50net永乐高
工作动态
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重走丝路 我们在路上‖ 邂逅兰州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19-09-09 19:02:49来源: 点击:

承万里黄河,轫千载文明
        兰州,前世为两汉金城,今生为甘肃省会。它地处苍凉广阔的大西北,四面群山环绕,逶迤起伏;黄河水从此中奔腾而过,日夜不息。
        为了更好地探索古城的全貌,寻觅兰州历史文化发展的遗迹,通过今昔对比体悟其不平凡,2019年7月14日晨,海棠七号书院新闻中心实践团队分作两队启程出发,一路向古迹云集的城东,一路向大都市化的城西,两队将通过时代特征明显的诸多标志性建筑物,共同探秘兰州城的前世今生。

 

01

岭色披皴似客衫,星光天路月相衔
        实践队按原计划到达黄河,近距离一览黄河苍茫壮阔的澎湃景状、感受其雄浑磅礴的浩荡气势。随后,实践队在接下来的行程中继续沿黄河南岸向东骑行,与奔流的河水一同到达黄河沿线的三个标志性景观。


黄河母亲像
       “黄河母亲像”出自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之手,整体造型是一位神态娴雅的母亲侧卧黄河边,看护着怀抱中戏水的幼儿。它象征着千百年来哺育华夏民族的黄河母亲和茁壮成长的中华儿女,如今已然成为兰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母亲河黄河,逆流而上,那是中华民族的源头;顺势而下,那是泱泱大国的美好未来。不仅如此,黄河还见证着丝路的发展与辉煌,印证着中华民族友好往来的今昔。

中山桥
       
沿着滔滔河水,实践队一路向东,只见中山桥横跨汹涌澎湃的黄河之水,任凭水流横冲蛮撞仍蔚然不动,“黄河第一桥”之称果真名不虚传。中山桥原名兰州黄河大桥,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桥。作为黄河上修建最早且唯一保存至今的近现代桁架桥梁,中山桥的观赏和纪念价值比交通作用更加有意义。它像一部史诗镌刻着兰州古往今来的历史变迁和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
      “黄起炎传,铁汉秦章光陇坂;河清海晏,桥虹耀彩卫金城。”这座经过百年沧桑的古桥依旧横跨黄河之上,与白塔山相呼应。

白塔山公园
        走过雄伟壮观的中山桥,迎接实践小队的便是兰州的另一象征建筑——白塔山。白塔山因其山顶一座白塔而得名,这座白塔矗立在高峰之上,塔身覆满白浆,象征着佛教信仰的圣洁。另外,它前临黄河之水,后拥兰州众山,又依傍现代大厦,俨然成为了能够俯瞰整个兰州的观景台之一。在今天,白塔山更是兰州传承丝路文化,发扬时代精神的一种见证。
        随后,由山顶直下跨越黄河的缆车让实践队再一次近距离感受大河的汹涌与壮观,和其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奇气魄。

02

亦知别有风和雨,夜枕黄河簸梦帆

        白驹过隙,时光变迁。兰州城在保留其遗风古道大西北风格的同时,也紧紧跟上了国家现代化的步伐,并在人文教育、交通运输、文化娱乐等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实践二队向城西进发,亲身体验古韵兰州的另一面。


兰州大学
        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兰州大学的命运与兰州休戚与共。作为新中国初期至今重点建设的高校,兰州大学无疑是一所为国家培育优秀人才、有着辉煌校史的一流高校。
        兰州大学是985、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原名国立兰州大学,1949年解放后更名为兰州大学。其固体力学、生态学等均为国家一级学科。此外,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分院也设在它附近。

兰州城关黄河大桥
        中午十二点,实践二队如期来到大桥附近。桥上车水马龙,桥底黄河汹涌。兰州城关黄河大桥是兰州市区重要交通枢纽和通往白银、宁夏等地的交通咽喉工程,因此也是甘肃省的一大标志物。
兰州是万里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因此,沿黄河南岸有一条东西延伸50多公里的滨河路,并且开通打造了全国唯一的城市内黄河风情线,这里因此也被称为兰州的“外滩”。

车博览园
 
       沿滨河路向东的黄河风情线,实践二队遇见的下一站是兰州水车博览园,其由水车园、水车广场、文化广场三部分组成,是一个展现中国水车文化的主题公园。近距离的接触更令实践队员们感受到中国水车独到的构造、精湛的工艺和雄浑粗犷的独特风格。
        黄河水驱动水车转动,然后将河水倾入水槽以灌溉农田。它解决了干旱少雨的兰州地区的农田灌溉问题,尘封着兰州先人生活的历史,更是古代兰州人智慧的结晶。
兰州城西高楼林立,夜景繁华,万达广场、省图书馆、体育公园均设在此处,民众的精神文化、日常娱乐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兰州的城市化程度可见一斑。下午六点,实践队在火车站集合,告别兰州,踏上了前往敦煌的下一站路。

结束语
        从人文教育到城市建设,从日常娱乐到社会生活,近百年来发生在兰州的历史变迁,实际上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所展现的是城市跨越时间、空间、阶层的文化包容性与生命力。历史的前行是由成千上万人的每个选择所一点点推动的,每个人都抉择着自己在生活中该如何自处:在社会变革中,人们试图提高自己的地位、完善自己的生活;在文化交流中,人们逐渐塑造和展现自己,并对他人的行为做出评价。时至今日,当我们得以用新的方式更深人地了解城市的“前世”史,并思考历史的发展是如何使其获得“今生”时,我们也在书写着新的历史篇章。


责任编辑:书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