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海棠九号书院举办了“书院集结号·教授午餐会第二期”活动。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廖桂生教授、副书记刘建峰副教授应邀参加,与现场40余名大一新生共进午餐,畅谈学术精神、社会责任、拼搏精神、人文素养等品质和能力的养成,呈现了一场启迪人生的午餐会。

廖桂生教授亲切询问了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学习状况,就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克服科研过程中的困难、如何培养人文素养等问题,跟同学们做了深层次的交流。
谈到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廖桂生教授认为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是一个好的途径,他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加强体育锻炼对提高学习效率有很重要的意义。热衷于运动不仅可以彰显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还能帮助同学们形成心理健康意识、培养身体能力。”

廖桂生教授以跑步为例,教育同学们如何在学术研究中克服困难。他语重心长地说:“人生不可能永远平平坦坦、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困难,就像跑步总会遇到自己身体能承受的极限。我们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咬一咬牙忍一忍困难就过去了。只有有这种敢于拼搏、勇于挑战的精神,才能真正的在学术研究中取得成就。”
谈到人文素养的问题,廖院长认为工科学生培养人文素养是很重要的,不难发现,我国工科大学生在人文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大学中的文化陶冶过弱,使得大学生人文修养欠缺;
②现在大学中的专业教育过于狭窄,使得学生的学术知识眼界不够开阔;
③大学中的功利主义导向非常严重,表现为学生很多时候急功近利,很多学生缺乏较为全面的素质培养与较为扎实的基础训练。
我们西电学子的技术能力是非常强的,但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文素养,设计出来的东西可能不足以满足市场需要。因此在大学生活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阅读更多的书、多了解社会、了解各行各业的事、了解需求,在钻研学术的同时,尽可能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饭间,同学们纷纷提出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廖桂生院长结合自己大学时期的经历,针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耐心地解答和建议。
同学问:请问我们应该从哪方面入手去接触一门全新的知识?
廖院长答:我们要先了解一下新知识的框架,把问题是怎么回事搞清楚。找到一个突破口,以此为切入点,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地去攻克这门知识。以现在同学们学习的线性代数为例,这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不容易搞懂,我们在学习时就要先把它所有的定义弄清楚,这样才能方便以后更好的学习。
同学问:请问上大三以后有没有哪一门专业课更难、更重要一些?
廖院长答:课程的难易要因人而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偏数学类的学科要更困难一些,数据处理是工科学生要攻克的难点,因此在大一就要把数学类学科的基础打好,考试打九十分是远远不够的,要钻研地很深,这点很困难,但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前期地动山摇而后劲不足。
在愉快的午餐中,廖桂生教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同学们介绍了学校举办双创实验周的初衷与目标、强调了自学的重要性,告诫同学们要在大一打好基础,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大一就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规划乃至人生规划,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到有条不紊,拼上学术水平的高峰。廖桂生教授平易近人、幽默风趣,循循渐诱,为同学们的大学生涯规划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悉,海棠九号书院特别策划推出了“书院集结号”主题活动,通过“教授午餐会”“导师下午茶”“思想会客厅”“创客咖啡”等形式多样有温度、接地气的载体活动,进一步增强师生交流互动,拓展学生视野胸怀,浓郁书院文化氛围,让学生与大家大师大咖近距离接触中,感悟大爱大道大学的真谛。
文稿:钱泽
摄影:成达力
责编:王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