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第三届辅导员工作博客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全体辅导员充分利用博客评选平台,撰写工作博文,在服务于学生的同时开展了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工作。现将我校辅导员参加本次博客评选活动中的部分博文予以摘编,以飨读者。

论大学之必学要素——聆听陈治亚书记报告有感
——通信工程学院2012级辅导员王艳
在辅导员老师的位置上,每年都会看到一批杰出的学生毕业,但于此相伴也有一批不让人满意的同学失落的走出校门。许多同学问过我,来大学到底要学会什么,大学四年后,学到或者具备什么知识、素质才能算当代合格的大学生。今天听完我校党委书记陈治亚教授在第三届辅导员“十佳工作博客”评选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我认为用它归结出来的“四个要素,八种气韵”来回答这个问题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一、 论学习之术
人们常说,大学是半个社会;但是大学毕竟是学校,一个学校的本质工作是教育同学好好学习,认真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而从同学个人发展角度,有了良好的学习能力才能拥有更好的专业技能,才能在日后更好的立足。所以学习是学生的根本,而如何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是关键。在此,陈书记提出了两点“博览群书”和“勤于思考”。
善读群书,养才气。学习的目的是运用,而运用却在于一科一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需要学特定的知识,看特定书籍,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我院有位博士生,本科和研究生时学的都是数学,但是在博士阶段却研究的是通信专业,而且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数学专业的同学转行去做通信,这本来是有很大难度的,但是这位同学能够在通信领域看到某些现象的数学本质,这不得不说是由于他具备了多方面的才学才使他在该领域成功。在科学研究的历史上,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同学们应该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了解每方面的优缺点,最后融会贯通用于一域,这样才能在该领域走的更远。
勤于思考,养灵气。学而不思则罔。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在春秋战国时期,各派学说纷纭而起,各家学术自成一体,百家争鸣,出现了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热浪,而我国最重要的学术也诞生于此时。反观明清时期,广大学子终日只懂八股文,聊聊一生,学无所用,终其一代思想腐朽停滞,国民为救国竟想全盘西化。乱世百花齐放,盛世暮气沉沉,何以至此?那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没有什么思维定势,人们勇于思考,所以能够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思想。而明清时期,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人们只把自己捆绑在儒家文化上,而儒家文化日趋完美,为人们思考的空间也不多了,所以春秋时的古人给我们一种聪明伶俐的影响,而谈到明清的古人,我们更多会想到书呆子。有了思考才能叫做学习,才能变的有灵气,否则只能够算做模仿。
二、 论行事之法
说完学习,应该说说办事的方法。同学们即将步入社会,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而且恰当的行事方法可以为自己在日后的竞争中赢得更多的机会。对此,最重要的两点即是陈书记提到的“文明处事”和“敢做敢为”。
文明处事,养底气。以礼待人,文明办事,不求别人笑脸相迎,但求自己无愧他人。这是当代大学生,甚至可以说是每一个华夏子民都应该具备的素质。傲慢的态度和骄横的作风只能让人举步维艰。但是可惜的是简单之言未必每人都能遵从。
敢做敢为,养浩气。敢做敢为的本质其实是担当。能够在关键时候做出关键的举动,以不负众人的期望。同学们大多没有经历过世事,所以缺乏担当的气质,甚至一些人胆小怕事,畏首畏尾。成大事者应当机立断,敢做敢为,凭浩气立于天地之间。
自己说到做到,实为对自己担当。危机时候挺身而出,实为对众人担当。每一位同学都必须用担当作为自己的行事之法,用实际行动赢得周围人的心。
三、 论为人之本
学习乃是术,行事则是法,只有为人才是大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人来说,我们首先应当是一个好人,然后才是能人。有德有才固然是我们最希望的,然而很多人两者不可兼得。有德无才可以去教他,依然可以算做社会需要的办成品;可是有才无德却是社会的危险品。所以无论对于社会,对于家庭,我们都应该先学会去做一个好人。说到做人就不得不提“诚实守信”和“修身律己”。
诚实守信,养人气。五百年晋商,以诚信立于市,誉满天下,在历史的长河中脱颖而出,而其治理之道也绝对不落后于当今社会,其道其法都应该值得我们学习。为商如此,做人也应该这样。商鞅立柱于市,诺千金于人,然后博取了秦国人的信任,才可以实现秦国的崛起。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致使信誉扫地,国破身死。以信义作为自己的立世之本,可以赢得更多的朋友,才可以在社会中活的更好。
修身律己,养骨气。当今社会许多人崇拜在物欲世界中,有时候为了满足自己贪婪的性格,屈从去做违心的事情。且不说这些人可能对不起大家,就从他个人而言,已经是将自己的骨气和过去的认知一并廉价卖给了物质。我们的铮铮铁骨是物价的,岂能因五斗米而违心下事。在任何诱惑下都要自律,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不卑不亢。大学生必须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用科学的目光去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无论富贵贫贱,都应有一份不屈的性格。
四、 论人杰之气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杰顾名思义为杰出的人。总有一些同学将会变的不平凡。他们必将具有人杰应有的气质。而人杰之气首先必须具备以上三点,即学习之术,行事之法,为人之本;陈书记讲话所提到的两点“宁静致远”、“失之坦然”。也是不可或缺的。
失之坦然,养大气。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多少人一直只想着将来能够得到什么,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为此应该付出什么。得到成功固然值得庆贺,但是当我们一无所获甚至一无所有时我们就应该自暴自弃吗?我最佩服的三国人物是司马懿。年轻时为逃避做官日日装病,一装就是好几年。中年为官处处受到打压,但是仍然镇定自若。蜀国来犯,司马懿挺身而出救魏国于危难。胜利之后主动交出兵权,在家中养病。但是当大家都认为他只是安度晚年时,司马懿却装病骗曹爽,最终奠定了晋朝的基业。司马懿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了宠辱不惊,静观其动,以待时变。一介平民,在三国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忍常人之不能忍,为常人之不可为,是当着无愧的大气的王者。
宁静致远,养正气。宁静致远有一句英文翻译的很妙,那就是坚持不懈的水滴可以走的更远。同学们应当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这是成功成才的王道正道。然而现在许多人急功近利,将提高才能和获得现实利益为直接目的。这些充其量只能算作霸道,或许能够成功,但是他们永远都不会比宁静致远的人走的更远。往各位同学戒骄戒躁,要考虑长远目标,不要被近处的利益所迷惑。
同学们,在大学,我们应学习陈书记的“善读群书,养才气。勤于思考,养灵气。文明处事,养底气。敢做敢为,养浩气。诚实守信,养人气。修身律己,养骨气。失之坦然,养大气。宁静致远,养正气。”的五十六字方针,努力具备学习之术,行事之法,为人之本,人杰之气这四个成功要素努力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我们还应加强对“学习能力、实践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应脚踏实地,坚守朴实,用强大的动力支撑,实现自身素质的飞跃!
博文链接:http://uzone.univs.cn/blog/blog_2663731_ige7kugx80ebmnabgx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