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本应是同学们返校开始新学期的日子,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将这一切改变了。面对“延长开学时间,停学不停课”的新形势,海棠9号书院辅导员们积极创新工作方式,采用直播、录播、录音、一封信等多种载体形式,在“线上”如期开展了开学第一次晚点名活动,给同学们传递了关心关爱、解答了思想困惑。
辅导员卞学愚在“哔哩哔哩”直播平台开展了一场互动式的晚点名,他教育同学们一定克服侥幸心理,一切行动听指挥,要按照各级部门的规定,做好每天的信息上报工作,没有特殊原因不要提前返校。他还针对因病毒蔓延带来的恐慌与恐惧等心理问题,对同学们进行了积极、阳光、正面的引导。

辅导员靳志伟在网上开展了以“抗议情不忘学”为主题的开学第一次班会,从延期开学注意事项、新学期教学安排、做好新学期规划三个方面对同学们进行了学业教育。最后,他就这次疫情,谈到了生命感悟,倡导同学们认知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
辅导员王朱丹选择了“听声如见面”的形式开展晚点名。她在录音中重点谈到了“信念”这个话题,通过盘点国家在防疫战中的有力举措,引导学生们认识“坚定信心”的信心来源,正确看待个人与时代的关系,理解我国制度的优越性。她提倡同学们学会思考,寻找事实、形成观点,做有立场、有情怀的新时代大学生。

辅导员杨笑宇通过制作短视频,以幽默地方式向同学们普及防疫知识,告诉同学们一定要每天填写疫情通、每天量体温、每天填写返校前活动轨迹。在家里保持良好作息,按时上课,期待与大家在西电重逢。
辅导员张宁祥通过录播的形式跟同学们“见面”。在安排具体事项的同时,他就如何在家“宅”为话题,教育同学们珍惜跟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懂得感恩陪伴。他还就疫情中的一些舆情现象,引导同学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理性面对网络舆论,少些情绪,多些事实,学会理性思考。


辅导员席慧通过“特殊的新学期,我想对你说...——致2018级学生们的一封信"的形式开展了点名,以”疫情下学什么“为主题,鼓励全体同学在疫情下学会家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学会关爱感恩和温暖相伴,学会理性思考和独立思辨,学会拥抱新的学习方式,并叮嘱学生留意近期教学安排,对于疫情防护仍不可大意。
阮高飞是数学与统计学院的一名同学,他说:“通过靳老师的新学期班会,我更加明白了这段特殊时期该做些什么。首先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要尽量待在家中不给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添乱,每天认真填报“疫情通”。作为一个大学生,网络上课学习不能放松,要规划好新学期的学习路线。”
来自电子工程学院的赵磊谈到:“王老师通过一段音频跟同学们进行晚点名这种方式可谓是用心良苦。我随着老师亲切的声音而开始思考,她重点谈到了“信念”这个话题,使我感受到了党和国家面对这次疫情的必胜决心,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疫情必将攻克,我们与国家同在!”
陈卓是2018级的一名学生,他在参加完这次特殊形式的晚点名后感慨到:“线上点名的形式,蛮新颖的。我感受到了导员的温暖关心,导员很早就开始联系湖北、武汉的同学,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虽然我们普通学生不能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但我们可以尽自己的能力为疫情防控做出自己的贡献,向前线医务人员、物资供应人员以及所有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的人致敬!新学期开始了,我也要收回心,调整状态,尽快进入学习模式。”
这次形式特殊的开学晚点名,架起了新学期学校和同学们之间的桥梁,辅导员们跟同学们一起既探讨了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独立思维,又传递了爱意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