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中午12点40分,赵红军副教授于海棠九号楼二楼大厅为同学们带来了“弘扬劳动教育专题讲座”第三讲——移花接木,师法自然。此次讲座从种植、管理、繁殖三个实用方面向同学们阐述了怎样养花。

养花·土壤
养花,最重要的是土壤。土壤的配制与植物的品类有很大关系。比如,陕西黄土是偏碱性土壤,若想种植栀子花、茉莉花等酸性花卉,则需用硫酸亚特改良土壤后种植。种植花卉的最佳土壤是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腐殖质含量越高的土壤颜色越黑。而高级花卉对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要求更高。赵老师讲到,我们可收集落叶下的黑色薄层土壤与黄土配比或再花盆底部放一些瓜子皮、花生壳、树叶等可被腐殖质腐蚀的物质来改良土壤。

在养花的管理方面,赵老师详细讲述了不同类别的植物在浇水时的要求。对于多浆多肉类植物,要少浇水。该类植物来自非洲,在缺水情况下也能够存活,但水一旦浇多反而有害其生长,它们最适合的环境是在阳光下暴晒;对于肉质根的植株,也要少浇水。比如君子兰,半个月浇一次即可;对于开花类植物,用“见干见湿”法浇水,即土壤干时再浇水,浇水时要一次浇透。此外,花盆底部的透气孔不可堵死,否则积水会泡根导致植株不能成活。
植物的繁殖类型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即通过播种的方式繁殖。赵老师为我们讲述了播种的过程:在秋季得到种子后晾干并于0°C以上的环境中储存至来年。播种时以点种的方式播种,在脚踩雅士后浇水保持湿润,四十天后即可出芽。而一些外层为蜡质层的种子则需先用40°C温水泡掉其蜡质层后再播种。

对于无性繁殖,赵老师为我们讲述并演示了三种方法。一是扦插法:把植物剪下来后,插入土中,把土壤压实并保持湿润;二是嫁接法:把两种植物的枝条的形成层对齐、捆扎。利用下面植物的根,帮助上面的植株快速开花、成形;三是劈接法:把两枝条从顶部劈开,相互插入,让其形成层对接并捆扎。

通过这次讲座,我们对养花有了更专业、更深刻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养殖过程中体会养花之道与花卉的独特魅力。
编辑:王冕 张宁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