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net永乐高
工作动态
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探广阔天地,走奋斗之路”——海棠九号书院学生参访渭南航天测控装备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9-05-21 09:27:13来源:书院微信公众号 点击:

为深入了解老一辈航天人工作事迹,感受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弘扬航天精神、提升爱国情怀,5月17日下午,海棠九号书院师生40余人前往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渭南航天测控装备博物馆参观学习。本次研学实践之旅由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导师王海教授联系指导,是学院、书院携手开展本科生导学工作的创新举措。

微信图片_20190816092359

渭南航天测控装备博物馆突出“回顾历史、弘扬传统、牢记使命、再创辉煌”这一主题,共设立测控装备、气象装备、车载装备、回收装备、通信装备、教材成果和天线七个展区。博物馆内,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述了从发射东方红一号到天宫一号的逐月过程中,一代代航天人不畏艰苦、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工作事迹,带领大家回忆属于航天事业的峥嵘岁月。在展览中,师生们参观了许多曾为祖国航天测控事业立下赫赫战功的装备,每一件展品都是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中的缩影。

来自海棠九号书院的闫帅同学在参加本次活动后感触颇深:“短短一小时的参观,却让我深刻体会到我国航天一路艰辛但又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老一辈科学家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书写着我国航天事业宝贵的篇章,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报效国家和社会,以埋头苦干的精神突破着航天领域的一个个难题。我身为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一学生,更应向他们学习这种精神,以当代青年应秉承的责任心为我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探测制导与控制专业的薛博文同学在参观后也收获颇丰,“在参观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台被张爱萍将军称为“功勋机”的320计算机。320计算机是我国在外国技术封锁的条件下自行研制的晶体管计算机,尽管它的主机有半个集装箱大小,但其实它的内存确是以kb为单位的。我们的航天前辈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圆满完成了一次次的卫星发射任务,我想这就是航天精神的最好体现。”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李婉婷在参访后谈到,“一代代更迭的测控装备记录着几代航天人艰苦畚斗,迎难而上的科研精神和每个里程碑式成功瞬间的激动人心,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之路和中国人民飞天梦实现的辉煌历程。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学子,我们立志潜心治学,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将专业的知识,青春的活力与热忱奉献给祖国的科研事业,为中国梦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航天事业从起初的一穷二白发展到如今的强盛有力,这是一代代航天人用青春与汗水所铸就的。此次活动让师生们共同感受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进步,引导师生更加深入了解航天航空知识,深刻感受航天精神浸润、培养了师生对于航空航天事业的浓厚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怀。

相关阅读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是国家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现代化航天控制中心,主要承担任务包括对卫星,宇宙飞船等航天器进行跟踪测量;接受并处理航天器发回的数据;对航天器进行控制;回收航天器的返回舱;对在轨的航天器进行长期的运行管理等,是我国唯一的卫星测控中心。自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圆满完成了八十余次卫星发射测控任务和九艘“神舟”飞船的测控回收任务。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中国的航天测控技术实现了“飞向太空、返回地面、同步定点、一网多星、国际兼容、飞船回收”六大飞跃,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讯员:陈俊先 席慧

责任编辑:书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