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万红凤)12月9日,由50net永乐高、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三校联合组织的“科技之行艺术之旅”北京游学活动圆满结束。50net永乐高资助中心张维宁老师、学校资助宣传大使代表、书院部分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共13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科技之行艺术之旅”游学活动是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部署和要求,坚持育人导向,创新资助育人模式,拓展资助育人渠道,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推出的一项发展型资助项目。本次活动内容包括参加“资助育人·文化艺术进校园”闭幕式暨闭幕音乐节,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等内容,带领学生体验科技飞跃,感受艺术魅力,坚定四个自信,提升爱国情怀。本次资助育人活动资金由“西南交大—坚永公司立德树人教育发展中心”提供。
一、科技之行,感受中国速度
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依据技术创新领跑世界,已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一张名片。本次参加活动的12名同学大部分都是第一次来到首都北京,学校为同学们选择乘坐高铁,因为其速度快、舒适度适宜、最能体现中国速度,感受到国家科技进步对人民生活带来的便利。本次往返高铁最高时速均达306km/h,西安到北京只需四小时,“日行千里”不再是梦。由于高铁行驶平稳,不少西电学子纷纷在途中打开前方小桌板开始学习,充分展现“学在西电”的优良学风。


到达北京后,游学团赴国家博物馆集体参观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年周年大型展览。40年来,我国在航空航天、深海潜水、科学研究、人工智能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科技进步。四十年前的觉醒,四十年来的奋斗,泛黄老照片里,有父辈的筚路蓝缕,有童年的伙伴和淡去的故乡;手机电子相簿里的新照片,是高楼拔地起、天堑变通途、当今世界殊,是惊艳世界的中国奇迹……一个个人,一户户家庭,一座座城市,展现出四十年斗转星移、沧桑巨变。国、校、家,因改革而兴,以改革而立,新华社、人民日报的影像连接着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新老照片的对比,映照出的是国家的变迁,不变的始终是勇往直前的改革精神。展馆中,“神舟”系列飞船及“FAST射电望远镜”是中国观察宇宙的眼睛,“蛟龙号”潜水艇是中国勘探海底的耳朵;VR体验厅、4K体验厅、4D《清明上河图》为同学们带来高科技呈现的视听盛宴;中欧班列、“复兴号”高铁为人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人工智能机器人、机械臂咖啡机等AI产品迅速发展,解放生产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曲面屏等都展现了我国在自主研发方面作出的努力与成果。尤其是看到凝结西电智慧和西电贡献的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时,同学们为自己是西电人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当同学们在展览中发现西电校友在航空航天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时,更加激励了大家在西电努力学习本领,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通过亲身体会,亲眼所见,同学们纷纷赞叹国家科技飞跃之快,惊讶科学的神奇,中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同学们从心底感受到作为中国人民的自豪,同时也清晰的认识到了目前自身知识水平的不足,各自“立下鸿鹄志”。张维宁老师鼓励大家,现在同学们初入大学,只要在学校好好学,使劲儿学,这里的每一件模型,都可能是你们以后研究的对象,中国未来科技还是在你们手中。
二、升旗仪式,激发爱国情怀
12月8日,游学团奔赴天安门广场观看7:30的升国旗仪式。-10℃的北京凌晨,车马流动,天安门广场已人群济济。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在此聚集,在寒风中等数小时,只为能在毛主席像和解放碑下,听着国歌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只为一直跳动着的赤子之心。
7时36分,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身着陆军礼服的升旗手同时执行升旗和展旗任务。电钮按下,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第一缕晨光中冉冉升起。国歌奏响的时候,广场上的人开始齐声唱国歌。广场上,军人向国旗行军礼,少先队员高高举起稚嫩的手向国旗敬队礼,而更多的人,则端正站姿,深情地向国旗投去注目礼。
亲身感受着这一切,学生资助宣传大使万红凤说,这次升旗仪式和以往参加的都不一样,听到天安门城楼号角吹响的时候,我内心特别激动,这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艺术之旅,感受中国文化
12月7日晚,游学团初抵北京,寒风凌冽,但所有人心中热情似火,奔赴国家大剧院参加2018“资助育人·文化艺术进校园”闭幕式暨闭幕音乐节。“资助育人·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由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国银行、国家大剧院联合举办。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田祖荫出席活动并发言,“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是资助育人的创新之举,我们希望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让受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掌握欣赏艺术的能力。在音乐中汲取力量,帮助同学们完成求学梦,实现成才梦,投身中国梦。”他还简单介绍了现在国家资助政策形成的“三不愁”体系,希望广大学子能安心投入学习。
随后,同学们聆听了指挥家吕嘉、大提琴独奏家秦立巍和国家大剧院管弦乐队演奏的中外名曲《梁祝》及奥地利作曲家马勒的交响曲《G大调第四交响曲》。交响曲分为四章,分别表现美好生活、追求、作曲家的迷茫、挫折与抗争、最终获得成功的喜悦,全长达65分钟。同学们沉浸在乐队时而舒缓时而紧张的演奏中,从鼓点里感受作曲家的人生经历,汲取其中传达的情感与力量。
学生资助大使聂琳杰说,感谢学校提供这么好的机会能亲自参加闭幕式和音乐会。作为资助宣传大使,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受助于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更要宣传好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同学。平时没有机会现场观看交响乐演出,今天感触很深,感觉音乐素养又有了提升,音乐视角也宽泛了。





游学团又来到历史悠久的故宫博物馆。“红墙、黄瓦、蓝天”是对故宫之美最质朴又最精确的概括,但这只能涵盖故宫的外在,故宫的魅力更在于故宫建筑群的精巧,在于悠久历史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学们认真地听着导游的解说,听着故事与渊源,感受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艺术魅力,观赏国家珍稀文物,坚定文化自信。


四、交流互动,提升思想境界
走进清华北大,感受中国最顶尖学府的学术氛围与历史积淀。两所大学汇聚着中国最新潮的学术思想、最前沿的科技文化、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人文氛围,曾都是大家的心之所向,彰显我国在学生培养和学术方面的突出能力。三校师生共同游历了清华二道门、北大未名湖及其他校园景点。北大校园里,负责接待游览的是一名大二学生,在与她的交流互动中,同学们不仅熟悉了北大历史,更得知北大学子的学习生活日常。大家互相鼓励,返校后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为梦想而奋斗。




结语: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返校途中,来自9号书院的阮同学说:“这是我第一次去北京,虽然天很冷,但是我的心是炽热的。通过三天的游学,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同时也感到了身上的责任感。总书记说,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从现在开始,我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为自己、为家人、为学校、为祖国。”
对于参加本次游学的西电师生来说,三天两夜的所见所闻,正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回顾“科技之行艺术之旅”全程,一路乘坐时速达306km/h的高铁,体验高科技出行;参加闭幕式,聆听交响乐团,提升音乐素养,加深对"资助""育人"的理解;观看升旗仪式,是作为中国人最热忱的爱国情怀;走进故宫博物馆,聆听古老城墙见证过的故事,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参访清华北大,了解校园风景背后的科研实力;参观国家博物馆,细数改革开放40周年巨变,体会中国之崛起,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是改革的力量,更是中国的力量。从文化、艺术、科技、交流等诸多方面,让同学们亲眼见证国家发展,体会中国力量,提升爱国情怀,感受国家使命与担当,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西电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