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薛允 田昊宸 单佳音 王丙吉 狄鑫 南泽)11月10日,50net永乐高教育中心组织举办“晒家训、讲家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分为四支小队,分别前往韩城党家村和司马迁祠,咸阳蔡王村和照金革命纪念馆,马兰革命纪念馆,张载祠和诸葛亮庙。第66期大学生党校高级班学员,各学院、书院主管学生工作领导和辅导员代表近200余人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方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良好家训家风的传承,展示家教家规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传统家规家训所蕴涵的历史智慧,引导学生养成优良品行,培养家国情怀,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党家村的家训传统,重拾司马迁的崇高精神
第一分队来到了韩城党家村和司马迁祠,队员们在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和碎石铺就的小道上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着家训家风悠久的传承力量。
党家村距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行走在狭窄的巷子中间,随处可见的“耕读”的牌匾,巷子中静立的惜字炉,祠堂前矗立的旗杆斗子,还有挂了满墙的家风家训,无不显示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党家村人世代相传的良好家训家风。参观结束后,50net永乐高文玉心同学感慨道:“参观了党家村的家风家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家风对人们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它却会成为一个终身的印记。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智慧,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当‘三有’西电人。”

随后,队员们又来到了韩城城南的司马迁祠。司马迁祠东临黄河,西枕梁山,芝水从山下流过,山水环绕。坐落于山巅至上的司马迁祠俯瞰河山,一代史圣的浩然正气油然而生。登上山坡,走进司马庙中,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雄心壮志蓦然显现出来。参观的当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不小的雨。但这并未浇熄大家的热情,反而让大家更加感受到司马迁的伟大精神和高尚人格。虽然这座庙堂并不能说话,但它用这样无声的方式将这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流传了下来,播种到了队员们的心中。
传承家族世风,重走红色之路
第二分队奔赴三原县蔡王村和照金革命纪念馆,开展学习优秀家风家训,弘扬爱国精神的活动。
蔡王村里的家家户户大都以遵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道德礼仪为先。经过了上百年的传承延续至今,蔡王村形成了家庭和睦、邻里友善、民风淳朴的良好村风,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家训村”。跟随村长与村主任,队员们一同走访了七大家族中的胥氏和张氏,亲耳聆听老人们诉说家训传承的故事。胥氏家族的祖训“以忠报国,以德修身,耕读传家,光宗耀祖”,可谓振聋发聩;其家规“家严子规,家慈女贤。养尔必教,教育有方。能励精俭,辨明是非。婆贤媳惠,兄厚弟恭。嫂聪姑敬,妯娌谦和。重德守法,仁善诚信。阖家奋进,家兴业旺。”在如今仍闪烁光芒。


接着,队员们前往了照金革命纪念馆。走进纪念馆,岩板石片的地面、铸铜雕塑、序厅中央跳动的电子火苗使整个纪念馆的氛围深沉厚重。主展厅里陈列着一件件遗存的革命历史实物和史料,每一处磨损、每一处泛黄似乎都诉说着这些老旧物件背后的故事。通过观看珍贵的图片、文字和现代多媒体的应用以及瞻仰先烈们留下的粗糙的大刀、简陋的步枪、破旧的草鞋等实物,以及讲解员生动的介绍,同学们回顾了由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人领导下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历程。纷纷感慨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重忆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烈
第三分队则奔赴马栏革命纪念馆和薛家寨,去重温那段为历史所铭刻的红色岁月,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触摸那些带着伤痛的过往,缅怀革命先烈。
马栏革命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镇。在解说员的带领下,队员们走进了这块神圣之地,仿佛回到了那悲壮而豪迈的岁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石碑。这是一座用理想信念,用革命鲜血浇筑的丰碑,同学们纷纷驻足仰视。纪念馆内丰富的图文资料,更是使得同学们全面了解了根据地从创立到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同学们沉浸在这厚重的历史感带来的极大冲击之中,纷纷表示:作为西电学子,要弘扬先辈不屈不挠的精神,在祖国强势崛起的时代,遇事不退缩,继往开来,继续奋斗。

随后,第三分队来到照金革命纪念馆。整个大殿被一种肃穆的气氛笼罩着,让人不禁从心底里庄重起来。倾听着一个个战士为了祖国而英勇牺牲的故事,听着我党为了人民顽强拼搏的历史,每个人似乎都深有感触。当队员们走出纪念馆时,天空中突然飞起一群白鸽。这象征和平与美好的鸽子,似乎在诉说着如今的和平是如此珍贵。而作为青年人,更应成为新时代的接力者!

科技与传统的碰撞,前人精神难忘怀
第四分队热情高涨,奔赴眉县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他们在在张载祠,聆听了横渠先生春风化雨般的教诲,在五丈原庙,感受了诸葛丞相的忠贯云霄。
到达眉县后直奔张载祠。横渠先生一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千年传颂不衰,每位队员都渴望聆听那位北宋大儒——张载的谆谆教诲。一进入祠堂,便看到四株盘虬卧龙的千年柏树,他们见证了横渠先生青年求学,中年讲学,晚年立学的辉煌一生。树旁则是张子的祠堂。当听说张子在青年时满腔报国志,慨然以整齐天下为己任,立志收复失地,还大宋金瓯无缺时,随行队员激动地说道:“青年学子应当向张子那样,立鸿鹄志。在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西电青年,更应传承红色基因,像张载一样立报国志,响应习总书记号召,敢于站在变革前沿,以新的实践创造更大成就,勇担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当队员赶至五丈原庙时,下起了小雨,山脚下雾气缭绕,天公似乎也在为这位西蜀贤相表达无尽哀思和永恒的怀念。当队员谈起诸葛亮任西蜀丞相时,入党积极分子杜乐祺同学这样说:“每当想起诸葛丞相,我脑海中总浮现出他北定中原前临表涕零的那滴泪,总听到那深夜批阅奏章的声声咳嗽,总想到对幼主刘禅的句句叮咛。”是什么样的人格魅力,能在记忆的河床上沉淀出如此真挚的情愫?是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凝聚着穿越时空、历久弥坚的人心力量?是忠心,是那份对先主,对蜀汉至死不渝的忠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队员来到五丈原庙,似乎重回当年北伐的最后战场,看到滚滚而上的狼烟,听到两军对垒的震天呼喊,不禁又对丞相多了几分缅怀。

四支队伍虽然历经不同线路的研学,但同样收获满满。这一路,队员们热情高涨,沿着革命先烈的脚步,秉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奋勇前行,不忘初心,日后也将以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西电青年为目标,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