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net永乐高
工作动态
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不朽红色基因——西电开展“晒家训、讲家风” 暨红色革命教育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17-12-08 10:20:59来源: 点击:

(通讯员:张傲 章涛 金艳芝)12月2日,50net永乐高“晒家训、讲家风”暨红色革命教育实践活动举行。此次活动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朽红色基因”为主题,分三支小队分别奔赴韩城党家村和司马迁祠、咸阳蔡王村和照金革命纪念馆、马兰革命纪念馆和薛家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第65期大学生党校高级班优秀学员、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辅导员代表约2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良好家训家风的传承,培养学生家国情怀,鼓励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加强红色基因教育,激励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学生落实十九大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体会党家村的文化智慧,重温司马迁的崇高精神

实践团第一分队奔赴了韩城党家村和司马迁祠,队员们领略了被誉为“民居瑰宝”的党家村古建筑群,参观了拥有千余年历史的司马迁祠墓群。在这片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感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和家训家教至今仍具有的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党家村始建于元志顺二年(1331年),至今已有680年历史,在这片选址符合“风水”、遵循“礼制”的村落上,每个人都可以深深体会到党家村人融文化、道德、民俗、信仰为一体的建筑文化智慧。从节孝碑到看家楼,从惜字炉到文星阁,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党家村人世代相传的良好家训家风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最令同学们感慨的是党家先辈刻在青砖上的家训文化和处处皆有的门楣文化。“忠厚”“明经”“行事要谨慎,谦恭节俭,择交友”,一句句经世名言,不仅体现出家主治家教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更表达了家主对后代寄予的殷切期望。来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陈宇航同学颇感慨地说道:“来到党家村,我深深地被党家村人世代相传的家训文化所吸引。我们要学习党家村人崇德重礼、正心修身的历史智慧,做新时代下的‘三有’西电人。”

 

来到司马迁祠,仿佛“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踏着已有千余年历史的司马古道,依着九九台阶拾级而上,东望滔滔黄河,西眺巍巍梁山,天地间浩然正气滚滚而来。“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在宋塑司马迁像前,成员们感受到了其作为史官“秉笔直书”的本性。来到司马迁墓前,只见四棵古柏环绕而生,历时千年,在墓周围仍可见清晰的八卦图形,这也正是对司马迁写《史记》想要表达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学思想的注释。英雄虽已作古,但他富有哲理的求变精神,却永存人间。

 

亲历家族世风,“复行”革命历程

实践团队第二分队来到有着优秀家风家训的蔡王村和恢弘正气的照金革命纪念馆。

在蔡王村党支部,实践队员们听取了八十五岁高龄的老年协会主席和支部书记的介绍之后,亲自到村民家中感受了以“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为纲要的各家家训。来到胥氏家庭时,老人为同学们展示了族谱和手写的家训,他拿着烧的剩了一半的纸币,讲述了他的父亲对他的教育,他说:“父亲对我说,人之所以为人,就是有礼义廉耻之心,害人的事情我们不能做。这一半是我烧假钱的时候剩下的,我留下来时刻提醒自己,也教育我的孩子们,别人害了我,我不能接着去害别人。”这些传承故事,让同学们由衷钦佩地鼓起了掌。

在蔡王村,无论是商铺饭店,居民住所还是共公共区域,大门前都悬挂着训诫的木雕对联,据王氏老人介绍,蔡王村的七大家族李、高、赵、章、文、胥、王在2012年就联合拟定了一本一百六十字的家训。2014年,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家训,他说,其中一个家庭“八十口人,有四十五个大学生,三十多个党员”,自豪溢于言表,令在场听讲的同学敬佩不已。

 

随后,同学们来到照金革命纪念馆,在解说员的带领下,通过一个个故事、一件件展品,回顾了由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人领导下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历程,体会了革命之根的坚韧和胜利果实的来之不易和来之必然。在参观完纪念品区和油画区之后,很多人都爬上百层阶梯,在位于山顶的革命英雄纪念碑下缅怀。离开时纷纷在习近平总书记驻足的“照金精神”展示牌下仔细品读,记录留念。

 

 

重忆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烈

实践团第三分队奔赴马栏革命纪念馆和薛家寨,学习一代代共产党人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在近百年的时代变迁下缅怀革命先烈。

马栏革命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镇,实践队一行近百人前往马兰革命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用鲜血铸就的硕果伟业。走进这神圣的殿堂,仿佛回到了那悲壮而豪迈的岁月。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一种伟大的精神,揭示了一条永恒的真理。这是一座用理想信念浇筑的丰碑,一面永远高扬在人民心中的旗帜。

 

 

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实践团的成员们探访了根据地从创立到发展、壮大的全过程。馆内的图文资料,让大家对这一段革命历史了解的更加详细。流连于这一行行文字、一组组图片、一件件文物前,我们更加坚定了要牢记革命历史,继承光荣传统,发扬马栏精神的决心。参观的学生们纷纷表示,作为西电学子,要高举革命先烈的不朽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历史的脚步渐行渐远,这一段岁月已成往事。但记忆是刻骨铭心的,青翠的马栏山镌刻着革命家的名字和足迹,潺潺的马栏河流淌着兵与民的艰辛和伟大。马栏这块红色的土地,永远让许多人魂牵梦萦。

随后,实践团成员们又来到了薛家寨所在的山脚下。抬头远眺,山高而险。队员们一路攀援,终于在预计时间到达了寨子。薛家寨地势险要,这里重峦叠嶂,中心地带壁立千仞,地势十分险峻。山寨形似葫芦,东南西三面为悬崖绝壁,山坡灌木丛生,仰视不见寨形,细看仅见草丛小道。整座山寨走势雄奇,军事上易守难攻。登山的过程便是青年历练的征程,纵然汗水不止,队员们终不言弃。

一路上,队员们热情高涨,沿着革命先烈的脚步,奋勇前行,不忘初心,踏上新的砥砺征程!

 

责任编辑:xgc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