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常的每个星期一早晨八点一样,计算机学院辅导员蒋昙飞伴着匆匆的脚步向教学楼走去,他要去教室看看学生早自习和到课情况,在旁听完一节课后,他还要找任课老师聊一聊班里学生最近的学习状况和课堂纪律。就这样,蒋昙飞开始了新一周的工作。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用爱不断诠释着自己肩上那份对学生、对家庭、对社会沉甸甸的责任。“只有对同学们充分了解和熟悉,才能使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爱,他们才会敞开心门。”蒋昙飞笑着说。作为一名“80后”辅导员,他明白要真正走进“80、90后”学生心里,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使每一位学生成为自己真正的挚友。
李程(化名)是来自福建的一名学生,父母在外做生意,他不爱说话,与班级同学沟通很少,从大二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成绩直线下滑。蒋昙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次找李程谈心,也与李程的家长进行沟通,甚至叮嘱班里的学生干部们提醒李程按时上课和晚自习,鼓励他多参加班里的集体活动。
一天夜里,李程突患急性阑尾炎,疼得在床上打滚。一接到李程舍友的电话,蒋昙飞立刻赶到李程宿舍,将他送往医院。在李程住院的两周里,蒋昙飞和同学们无微不至地照顾他。老师和同学的悉心照顾温暖了李程冰冷的心,把他拉回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元旦节前夕,蒋昙飞特意准备了精美的礼物,带着班里的同学去看望李程,和他一起过了一个快乐的元旦。同学们的到来使李程喜出望外,继而是无限的温暖和感动。出院后,李程逐渐戒掉网瘾,学习生活也有了规划,生活也变得阳光了起来。蒋昙飞打心眼里感到欣慰和高兴,他就这样用点点滴滴的温情感化着每一个学生。
“80、90年代的孩子有着鲜明的个性,这要求我也要以新的方式和他们对话。”蒋昙飞建立起学生QQ群、家长讨论群、飞信群、心理健康联络员联系群、班级博客。他在自己的QQ空间创建了一个工作博客“指间沙”,寓意时光如同指间的粒粒沙子,不经意间偷偷滑去,希望学生们要珍惜时光。在他的博客里,从国家大事到校园文化,从政治时局到生活点滴,从学校规划到个人成长,从学术科研到艺术鉴赏,无所不包。他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需要的信息,有一种“归属感”。从那天起,他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看学生们的状态和留言,看看他们最近关注什么,有没有什么异常情绪和言论。很多学生在蒋昙飞的博客留言说:“蒋导辛苦,谢谢了”。不少家长也经常浏览他的博客,一位家长在他的一篇博文后面这样留言:“蒋老师,你写的东西很好,对孩子帮助很大,把孩子交给你,我们放心”。
“学生宿舍和宿舍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塑造他们健全性格、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蒋昙飞这样说。他一直将宿舍作为学生的“小家”,将班级建设成一个 “大家”。他充分发挥宿舍成员的主动性,在学生宿舍制定了《宿舍文明行为公约》、《宿舍使用电脑制度》等宿舍管理制度,营造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氛围;他带领学生开展了宿舍 “三人制”篮球对抗赛、羽毛球乒乓球挑战赛等以宿舍为单位的文体竞赛活动,培养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他利用公寓楼道内学院宣传栏宣传表彰宿舍内的好人好事,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将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贯穿于各项活动之中,促进了宿舍文化健康发展;他以宿舍为单位定期开展欢声笑语座谈会,发挥学生骨干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我们在这里感到了家的温暖。”学生们如是说。
岁月如歌,光阴荏苒。蒋昙飞依然用坚实的脚步丈量着西电这片他深爱的土地,用爱与责任书写着自己的美丽人生,为大学生们导航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