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net永乐高
工作动态
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尽心无悔,心灵护航,共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青春舞台—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分子”评选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11-10-21 00:00:00来源: 点击:

尽心无悔 心灵护航

共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青春舞台

    ——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分子”评选活动侧记

(通讯员 刘超)

活动背景

    在学生中遴选一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分子是我校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有效手段。本学期学校在全体学生(2011级除外)中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分子”评选活动,经过个人报名、院部审查推荐、学校复核等环节,共表彰了147名工作积极分子。

小编的话

    他们是身边同学的知己,平凡但不普通;他们肩负责任和使命,务实但不木讷;他们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踏实勤奋。他们和辅导员老师一起为同学们撑起一片蓝天,他们尽心无悔,一心一意为身边同学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也让自己的大学生活绽放出不一样的色彩。

    他们如向日葵那样,迎着太阳生活。

    下面让我们通过三位获得本年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分子”称号同学的事迹来感受他们的青春和活力:

刘潇蔓:为每个生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看似文静的她,骨子里却有一股顽皮和坚毅。泡泡糖似乎是她的标识,吹着泡泡糖,乐观的对待每天的生活。对于学习,她稳扎稳打,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也正因此,她才有更多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画画、手工、竞赛、社团、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等。点与面的交叉,让她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多彩。

——结缘心晴社

    通信工程学院有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组织——心晴社。心晴社成立之后,作为社里的一员,刘潇蔓积极参加心晴社的各种相关活动。在团训活动中,在杨景老师的带领之下,同学们团结协作,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分析、真心话大考验等环节,娱乐中收获知识,欢笑中收获感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之中,接受心理学的知识。尤其是角色扮演这个游戏,在各班心理委员的努力之下,几乎各个班级都开展了相关的主题活动,一个简短的小故事,一个不同的换位思考,给了每个人不同的启迪和感悟。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却忘了这该是个双向的过程,可是往往我们对自己的关注让我们失去了该有的理智和平和心态,把矛头刺向他人,生活变成一团乱麻。”自己有所收获是不够的,她更想的是让更多人有这样的感悟,有更多人可以有所改变。正如后来的团训活动中程霞老师说的“幸福不是奢侈品,幸福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标感,自己幸福,也要分享传播幸福。”

——让感恩与希望满校园

    “我们是不是可以写个信给未来的自己呢?”。刚入大学时的刘潇蔓壮志满怀,可是当时间一点点推移,周遭事情的改变,让她的心理有了很多变化。偶然听见一首歌《信—给十五岁的自己》,她突然觉醒,于是产生了这个想法。

    想到很多的同学也有跟她类似的情况,是不是可以让大家都记下现在的心理情况,记下自己的理想与誓言呢?于是,她带领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时空游戏——写给一年后的自己”活动。“我们继续走下去,继续往前进 ,看这条路肯让我们走到哪里 ,我们想去的地方一定也有人很想去, 我们都不要放弃 ,都别说灰心,不要辜负心里那个干净的自己。”一句简单的歌词,是她想给大一的学弟学妹们最真诚的心理忠告。

——不同的角度,独特的收获

    从最开始,西安大众托养院都对刘潇蔓有着特别的意义。那里是通信工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志愿服务基地,这个被很多人所嫌隙的精神病人托养院给她带来了很多不同的收获。大一时,她和其他队员一起在学校里给那里的病人募捐书本,带去托养院,给病人表演节目,和病人互动,那是她第一次接触有心理疾病的人。那时,她想到的不只是要继续做好学校里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系列活动,她更希望可以做点什么,让这些病人感到温暖,让他们慢慢走回到我们的世界中。

    带着这样的想法,刘潇蔓一直积极组织并参与在大众托养院的系列活动,大一暑假还在那里做了以“关爱弱势群体”为主题的暑期实践,她们和那些病人同吃同住,跟很多病人聊天,玩游戏,看电视,给他们读书。在和这些病人还有医护人员的交谈中,她做了很多笔记,一方面希望可以帮助分析病人们情况,帮他们恢复,更希望的是在日后的生活中,对于有这些问题倾向的同学提供及时的帮助,避免悲剧的重现。

    “大众的五天,是我生命中最独特的经历之一,它告诉我的不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还有如果我们能对待那些‘不一样的’个体宽容一些,这个世界将会少很多失落的眼神。”

小编寄语:

    生命是一次独特的旅行,当带上奉献之心,再带上一份不同的视角上路,就会有不同的收获。对于刘潇蔓来说,她的大学生活贴上志愿者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参与者的标签,她的世界就变得不同。

    “一霎车尘生树梢,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每个人都会在烟尘中老去,慢慢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可唯有做到自己该做的,当回头时,我们才会有所感悟,可以会心一笑。刘潇蔓,这个看似文静的女孩,想要为每个生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我们祝福她!

 

雷兰兰:我只能选择坚强

    看似柔弱的她,在班里担任生活委员,热情开朗,尽职尽责。但她也有不为人知的痛苦经历,亲人朋友的不幸遭遇,给她难以言状的伤痛,也让她对生命、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触。

——因为失去更懂得珍惜

    还在雷兰兰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她的堂姐,因为一次意外车祸离开了,噩耗来的太突然,让她有点无法接受。此后很多年,雷兰兰婶婶的脸上再也看不到笑容,看到别人家的女孩子,总是泪眼汪汪的。

    高三,一个月后即是高考。周六下午放假大家高高兴兴的说再见,可第二天晚自习,前排的一个座位一直空着,没有人知道怎么回事。第二天早上,语文老师一进门就哭了,雷兰兰才知道那位同学周六晚上就已经不在人世了。日子依旧紧张忙碌着,可往日的欢笑再也不会有了,那个座位空了好久。高考结束后,全班去参加葬礼,细雨中大火冲天而起,仿佛老天也在为这早逝的生命惋惜,白发苍苍的奶奶在唯一的孙子骨灰前昏厥。眼泪混着雨水已分不清,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凉,任谁不心痛。

    她颤抖的声音,闪动的泪花,诉说着她难以名状的痛楚和无奈。尽管事情已过去多年,岁月却无法抹去那些痕迹,因为失去,才更懂得珍惜。

——理解之后才能更包容

    倾听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尊重,这种美德在雷兰兰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常常和同学们在一起,她都不怎么说话,但很认真的听,喜欢提建议,却不喜欢反对别人的观点。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她能够包容和理解别人不容易接受的东西。在她们宿舍,有一段时间,由于个别人的习惯作风问题,使得宿舍出现矛盾并很快升级,甚至出现了人员孤立现象。为了解决问题,她和大家在一起,听取不同的意见,总结问题症结所在,慢慢的,大家都释怀了,也变得更加的和睦,不再乱使小性子,乱发脾气,彼此包容理解,学会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去处理问题,走出家人护佑的日子,学会了长大。

    她没有过感情经历,但她经常去帮同学解决感情问题。看多了别人的故事和结局,她喜欢带着她的理智和乐观去看待这些事情。“珍爱自己,不管在什么境遇里,珍惜生命,照顾好自己,因为世事无常,谁知道下一秒会不会有转机,时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迎接挑战。”这是她的人生观。

——奉献爱心,做真实的自己

    说起爱心,不得不提起雷兰兰。还在大一的时候,她就加入了爱心社,成为一名志愿者。她整理过C楼的图书馆,帮助过邮局整理邮件,更珍贵的是,她曾经加入志愿家教的行列,免费为兴隆镇上的一名初三学生补课,一周一次,一学期从未间断过,当别的同学陆陆续续停下来时,她还在继续坚持。曾经有同学问过她为什么,她的答案很简单,却很真实——她不愿拿爱心来自我标榜,只因为不愿多一个孩子再像她曾经那样辛苦。

    原来,雷兰兰来自陕西铜川的一个山区,经济条件很落后。幼年时,她没有布娃娃,也没有童话书。她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不是像电视上演的那样,也不知道有王子公主那回事,作文从来都是最原始的东西。直到上初中,她才有机会看些课外的书籍。没有长辈指导,一路上摸爬滚打,自己探索思考,走到今天,回想过去,有太多的辛酸。到今天,她都始终无法释怀,如果当时,有人告诉她,将来你还可能需要什么,在哪方面提高自己,也许她会少走好多弯路。

    与其说带家教,不如说,她更想传递一种情结:良师为伴,前路好走。“坚持自我,不做浮萍随波逐流,有个性却不孤立,执着却不固执;积极乐观,时刻给自己埋一颗种子,消极的事情积极对待,用发展的眼光正视自由。”

小编寄语:

    一点一滴,雷兰兰不断地影响着她身边的每一个人,90后承载着更重的责任和压力,愤青绝对不是她们的代名词,她们的血液里流淌着理智、乐观、进取、挑战的基因。

    三年就这样走过,她的稳重让人放心,她的包容让人温暖,她的简单让人生爱,这就是她,一个真实的女孩。愿她此后的人生再多一点阳光,更加灿烂。

 

 

曾涛:帮助别人,是我的快乐之源

    成熟内敛的他,在同学眼中是一个知心大哥哥,大家愿意与他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也乐于帮助同学解决烦恼。扎实的知识功底让他在学习上游刃有余,高涨的服务热情鼓舞着他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服务。他的热情影响着身边的同学,他是同学的开心果、倾诉囊。

——心理健康,从自己开始

    曾涛总是告诫自己,只有在自己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心理健康,一定要从自己开始。他要求自己学会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退缩畏惧;对自己现有的一切心怀感激。遇到低谷,要排除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积极调整,快速走出阴影。

    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非是曾涛一时性起,这与他开朗的性格、积极的心态密不可分。曾涛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友善待人,他能够感染环境,带动大家。在社会生活中他总是能主动的去适应周围环境,而决不会选择逃避。作为一名外省的学生,刚到学校,他曾有一段时间不知所措,不知道大学生活到底应该要怎么度过。但是从小培养的独立性格让他很快地从大学初期的迷茫中走了出来,很快适应了大学的生活,并且积极帮助同学走出困惑。曾涛对情绪有着自己的认识,他认为,“情绪就像一个弹簧,必定有紧有松,必须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不能太紧张了,更不能太过放松。”,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在班级里,他总是主动帮助同学解决心理疑惑,开导同学,动员同学多与辅导员老师进行主动交流。长期以来,他与班里的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通过近距离的交流他可以洞察到同学们潜在的或已显现的心理问题,能尽早的发现问题所在,找出解决办法。

    在寝室内,他担负起寝室心理健康联络员的职责,和寝室内每位成员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掌握寝室成员心理动态。同时寝室成员之间会经常讨论心理健康知识,并且经常关注最新的有关心理健康的案例。曾经有一名寝室同学沉迷于游戏,每天不能及时上课,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那段时间他利用课余时间,与那名同学真诚交流,积极开导,在一段时间的耐心劝说之下,那名同学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走出了网络游戏的阴影。别人不理解他为什么总是那么在意别人的事情,总是那么热心的帮助别人,他笑着回答:“助人乃快乐之本。”

——乐观向上,享受生活

    他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从小严格的家教使他比同龄人更加成熟。他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他不畏惧生活中的困苦,他总是说,“如果生活中充满了苦难,那告诉苦难,‘我们是糖’。”曾涛很欣赏儒家的中庸思想,所以,他思考问题的方式总是适中的,对外界的刺激不会有偏激的情绪,待人接物也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一致,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这些都是他能够保持乐观情绪和良好心境的秘诀。

    他常常告诫自己,想要全面提升自己,就应该多参加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丰富生活体验,增加社会阅历,以此提高自己的心理自助及助人能力,由内而外的提升自身的素质。他还喜欢阅读文学名篇,《论语》、《庄子》、《道德经》等文学经典都是他的最爱。通过阅读文学名著,他陶冶了情操,对当前和发展变化着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编寄语:

    良好的人格品质,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这就是曾涛。他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期望和要求,总是根据自身的情况,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制定切合实际的短、中、长期计划。

    他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人际交往,他充分地认识到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了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好习惯。这就是他,一个积极健康,乐观向上,乐于助人,永不言败的当代大学生。前进吧,年轻人!

 

 

写在后面

    近年来,我校把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落实“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成才第一”工作理念的重要举措,立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坚持发展取向,服务于学生个体全面素质的提升,努力打造了一支掌握一定心理学知识的学生骨干组成的工作队伍,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表现优秀的积极分子,有力推动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责任编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