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net永乐高
工作动态
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西电辅导员工作博文摘录(四)

发布时间:2012-12-12 00:00:00来源: 点击:

                                                             元芳,你怎么办?【为未来系列博文】

                                                                                            ——计算机学院三思团队博客

        “元芳,你怎么看?”好像是在瞬间就走红了,这把李元芳可是忙坏了,笔者原计划对他进行一次专访,但是他的经纪人表示近期元芳没有档期接受我们的采访。于是,笔者在校园中,对大学生元芳们进行了一些调查和采访,打问了他们对校园热门话题“怎么看”,并从“怎么看”追问他们到“怎么办”。本文是此次采访的整理文稿,不知道元芳们的观点是否与各位读者的见解一致,欢迎反馈。

采访一

记者:元芳,听说今年就业形势很严峻,你怎么看?

元芳:今年就业确实是压力大啊,来的公司不少,但是每家单位招的人都比较少,把很多同学急的都以“白菜价”把自己给“卖”了,哎。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同学们感觉工作不好找,可是另一方面呢,有些公司,特别是校招安排的时间比较靠后的单位,基本上不能一次完成招聘计划。我隐隐约约地感觉这里面好像有些蹊跷啊!

记者:那……,元芳,你怎么办?

元芳:我啊?嗯,因为我属于一心找工作,选择毕业后就业的那一部分人,所以我从大三的暑假就开始做相关的准备了,通过阅读《程序面试宝典》基本上了解了技术类岗位的应聘所需要的掌握的专业知识,然后把原来的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算法与程序设计和网络及网络编程等一些专业课进行了复习,再后面我主要是看了一下《编程之美》这本书,不过里面有些内容讲的太高端,很多内容是跳着看的,不过再最近面试的时候还是多次被面试官问到其中的类似问题的。这些准备对我目前的找工作帮助很多,基本上不会在笔试和前几面被刷。经过几轮面试之后我自己做了些总结,对自己在笔试和面试中的遇到的困难和失误进行了梳理和反思,也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期望薪资等进行了调整。算上今天的这个offer,我已经拿到了三个比较满意的offer啦,回去再跟家里面沟通沟通,基本上准备签三方了。所以,从我的角度来看,如果好好准备了,找工作也不没有那么困难,程序员仍然拥有自己的春天,嘻嘻。

 

采访二

记者:元芳,大学被比喻为象牙塔,你怎么看?

元芳:以我大学三年多的经验来看,大学还真是个好地方,是象牙塔,乌托邦般的生活。在大学里,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和先进的技术,可以自己规划自己的生活,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过,我发现身边的很多同学,生活过的很没有长期规划,每天就是按着课表上课。课表上的课没有了,也就是一个学期结束了。可是当最后一学期的课表上的课也都没有了的时候,他们就没有了自己的方向。上课学知识是大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绝非是大学的全部。话说回来,课堂上可以学到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应该是老师通过上课的过程灌输给我们的专业态度与素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能仅仅把目标定位成通过考试。

记者:既然如此,元芳,你怎么办?

元芳:其实我的大学不算是轰轰烈烈,但是到目前为止来看还是很充实。首先,我热爱自己的专业,有兴趣将来从事相关的工作,所以学习兴趣比较浓厚,成绩也算不错的。另外,本人通过自学和参加一些兴趣小组,在科技制作方面还是略有心得和小有成绩的,呵呵,尤其是参加学院的科技作品大赛和学校的星火杯的经历让我终身难忘,这些活动扮演了我的“专业启蒙老师”的角色,它们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和专研的动力。现在自己已经大四啦,这个学期的课不多,却都是一些很具有前瞻性的专业选修课,我挑选了几门自己喜欢的坚持去听,感觉收获很多,希望在下个学期毕设开始之前,把相关的知识储备多一些,基础的技能再练一练,争取下学期通过毕业设计为我的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最后,我还想说的是,大学之所以很快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身边始终有那么几个好朋友陪伴着,我们也在讨论如何在毕业季里有创意地在校园中留校我们的传说,哈哈……

 

采访三

记者:元芳,国家助学金正在评定,网上也有议论,你怎么看?

元芳:哎呀,每次评这个国家助学金的时候,班里面都会有一些波澜。钱多,申请人多,但是名额有限,难免有时候班里有些个经济条件都差不多的学生,有的评上了,而有的没有评上。没有评上的人,自然是会不平衡,想要个说法。因为我本人也曾经是民主评议小组成员,我认为其实所谓的“不平衡”都是他们自己的感觉,因为班级人数25%的比例的民主评议小组,每个宿舍的每个房间都有代表,每个人的情况都会通过这些代表如实地被反应,整个过程都是按照符合申请条件的程度并结合平时的表现进行的,根本不会存在“共谋攻击”的啊。不过,令人痛心的一个现象是,有个别申请通过民主评议小组推荐的同学,态度极其不端正,要求填写的表格啥的不认真写,不单单字迹潦草,而且一整页的表格一两百个字就算完事儿,根本没有充分反映出来自己的家庭困难情况和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基本表现,更不要提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啦,真是令人心寒啊。同学们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讨论,甚至有时候会为谁更需要这笔钱而争吵,好不容易统一认为应该给予他们帮助,那么多人为这件事进行了无偿的付出,而他们确是这个态度,哎。马上就要毕业进入社会了,真是……,哎,不说了。

记者:关于国家助学金的评定,如果让你进行一些细化或建议,元芳,你怎么办?

元芳:我觉得吧,学校层面对于整个从个人申请、民主评议、学院审核、学校审核到公示整个环节的设计和安排已经比较科学合理啦。但是,发放之后缺少一些监管,因为我认为助学金嘛,关键还在“助”和“学”两个字,学校给发了钱那肯定是已经“助”了,但是学生有没有“学”就没有人管了啊。以我看,应该在第二次发放之前对受助者进行一下学习成绩的“审计”,看一看学习成绩有没有相应的提高,再考虑是否续发下学期的补助,更好的体现出“助学”的意义嘛。

 

采访四

记者:元芳,一部分拿到offer的同学因为工作岗位、薪资待遇等而纠结苦恼,你怎么看?

元芳:擦擦,还真是会纠结。据线人所奏,一般有两类人容易纠结:一类是拿到多个offer的人,另一类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拿到一个不理想的offer的人。

记者:你属于哪一类呢?

元芳:你应该能够看得出来吧,我属于第一类,哈哈哈。

记者:这么让人纠结,元芳,你怎么办?

元芳:我想着是按单位的行业进行下分类,在网上找找资料,到处打听打听,选择一个比较有前景的行业;然后,在这个行业的offer中再选择市场份额比较大的或者有发展潜力的单位,嗯,大概是这样吧。

记者:能够这样子分类选择,看来你的offer储备量还真是大啊!

元芳:哈哈,都是些小公司啦,惭愧惭愧。

记者:那在选择的时候只看重行业吗,这样风险会不会比较大呢?我是说,万一你的评估是错的呢?

元芳:也不是不看重薪资待遇的,工作就是为了挣钱嘛,但是我感觉作为第一份工作,薪资不能是首要考虑因素。风险方面,确实是存在风险的,所以我会花力气去查很多资料,不光是看了目前国内业界的情况,也找了很多国外的IT类发展,毕竟客观地说,在IT方面国外还是走在国内之前的,有很多经验可以解决。甚至,我还会看一看计算机领域的一些国内外学术研究动态,看看这些研究机构和个人在关注什么方向,特别是一些大的企业和超牛的学术大牛们。

记者:功夫不负有心人,看来你的收获不是偶然的,未来也一定会有不错的发展的。

元芳:谢谢,借你吉言吧。

记者:对于第二类学生,元芳,你看他们应该怎么办?

元芳:之所以会比较难找到理想工作,主要还得从自身找原因吧。要么是应聘基础没有打好,准备不充分,在笔试面试中不能表现突出。再有可能就是对于自己的定位不够准确,规划不清晰,看着别人的offer评估自己的薪水,没有一个符合自身条件的合理薪资期望。我觉得“先就业再择业”的思路是很正确的,特别是对于这一部分同学,刚才也说了,现在感觉某个公司或者行业不好,也说不好的,可能是因为了解的不够产生的错觉呢。真正进入职场之后,再去多思考和衡量,反正我们都还这么年轻的哈。

 

采访五

记者:元芳,大四毕业班将会出现各种狂欢,狂饮,挂床单等等,你怎么看?

元芳:其实,应该先弄明白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大家要“狂欢”。

记者:那为什么呢?

元芳:因为我们想要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制造轰动,吸引人的注意力,给自己也给所有人留点难忘的记忆,而狂饮烂醉、挂些三俗的床单这些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记者:你的言外之意是,本可以想出更加优化的纪念方式,但是他们太懒不愿去思考和创新吗?

元芳:你可以这么理解,不仅如此,这样做的同学也是比较自私的吧,他们没有考虑到对别人的影响、对母校的影响、甚至是对自己健康等的影响。我本人是坚决提倡健康、文明离校的,在我毕业的时候我要以一种独特、高雅的方式来纪念我们的大学,并让我们的大学记住我们。

记者:哦?元芳,你怎么办?

元芳:这个……嘿嘿,暂时保密!

博文链接:

责任编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