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我校第十八届“星火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颁奖典礼在新校区隆重举行,至此,历时八个月的第十八届“星火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圆满落幕。
第十八届“星火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校团委、微电子学院、校大学生科协联合举办。本届“星火杯”竞赛自2006年5月下发安排意见以来,从宣传动员阶段到校级决赛表彰阶段历时八个月时间。为办好“星火杯”,展现西电浓厚的科技氛围,同时进一步增强新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课外科技活动参与意识,校团委在“星火杯”的筹备方面开展了大量切实而有效的工作。开展了“科技活动天天有”系列科普活动,通过技能培训、主题科技巡礼等形式形成了全校学生人人了解“星火杯”的良好氛围;在原有技术物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新校区大学生科技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又建立了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等8个课外科技活动实践基地,优化了学生科技创新环境;修订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立项资助办法》,共有220余支学生创新团队、269项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得到资助。本届“星火杯”通过前期立项,确立了10件一级立项项目、30件二级立项项目、60件三级立项项目,保证了作品质量的提高。
第十八届“星火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校12个学院上报初赛作品2200余件,经各学院的专家初评,1620件优秀作品进入终审决赛,参赛学生人数和作品数均创历史之最,此次竞赛研究生作品明显增加,共有五个学院的40余件研究生作品参赛。在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期间,专家集体考察了第十八届“星火杯”竞赛科展,并对我校以“星火杯”为品牌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体系给予了充分肯定。校团委还结合本科教学评估,在星火杯期间进行了新校区第二届科技学术文化活动月系列活动,活动包括网络攻防表演赛、优秀科技作品PK、现场焊接比赛、频率测试技能大赛等30余项子活动;并以学院位单位进行了如家电维修技术、计算机实用技术等小型培训、竞赛活动,累计参与人数突破4000人次。
本届“星火杯”参赛学生人数、作品数之多给布展和评审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和难度,但在“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指导下,评委老师和工作人员克服许多困难,顺利的完成了评审工作。校团委与微电子学院聘请有多年评审经验的28位专家组成了本届竞赛的评审委员会。最终,《水质远程在线监测管理系统》等18件作品获得特等奖;《基于光电原理的粉尘浓度测量仪设计》等44件作品获得一等奖,《可设定式汽车超速监控系统》等128件作品获得二等奖,《公共场所人流车流监测系统》等305件作品获得三等奖。机电工程学院荣获“星火杯”;电子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微电子学院、通信工程学院荣获“优胜杯”;计算机学院、50net永乐高、技术物理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长安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
本届“星火杯”竞赛作品水平及实用性进一步增强,许多作品已经投入实际使用,产生了一定效益,这是以前历届所未有的。《静态人脸识别系统》已被四川大学实验室所采用;《通用网络知识竞赛系统》已在陕西省电力公司试运行;《欧文世界网》已投入运营多年,注册人数超过十万;《程序比对系统》已有公司准备进一步联合研发,这些都说明我校学生不仅仅满足于猎取课本上的知识,更愿意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运用自己的知识服务社会。
本届“星火杯”竞赛的圆满成功离不开承办方微电子学院的辛勤付出,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以及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校团委将会积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搭建学生创新能力舞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努力,为营造一个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我校新老校区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全面繁荣而不懈奋斗。(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