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星火杯”终审决赛落幕
1793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 488项个人奖项各归其主
在参加‘星火杯’的过程中,我们的团队一起去面对、解决难题,这是一段美好的回忆。”谈起参加“星火杯”的感受,谭灵炎充满感慨。“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学会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团队合作精神,它对成功太重要了。”“星火杯”激发了机电工程学院大三学生谭灵炎的科技创新热情,他的团队完成的《双足自平衡人形机器人的研究与制作》项目获得了本次竞赛的特等奖。

12月16日晚,第二十一届“星火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南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小剧场举行(摄影 魏超)

本届“星火杯”大赛组委会主任、校党委副书记龙建成发表讲话

颁奖典礼上,大学生们进行了精彩的文艺表演。图为节目“安塞腰鼓”

颁奖典礼结束后,获得“星火园丁奖”的赵建、张昌民、赵文平(手捧鲜花者,从左至右)三位教授和与会领导合影
12月16日晚,第二十一届“星火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南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小剧场举行。这标志着历时八个月、由校团委、机电工程学院、校大学生科协联合举办的本届“星火杯”正式落下帷幕,赛事各类奖项同时揭晓。
据了解,全校共有13000余人参加了本届“星火杯”及其各类相关科技活动,6721名同学向竞赛组委会提交了2561件参赛作品。12月4日,“星火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暨作品展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开幕,1793件作品入围终审决赛。作品涵盖科技发明作品、计算机和软件设计作品、自然和社会科学论文、文献综述等各个类别,从不同领域和方向,全面展现了我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成果。
据大赛评委会主任、机电工程学院院长贾建援教授介绍,本届“星火杯”作品大量的创意来源于同学们的生活,这些作品从实际出发,思路比较新颖,技术比较成熟,关注社会热点,实用性较强,充分体现了现阶段我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实力和水平。更可喜的是,本届“星火杯”以节能环保为主题,有助于同学们开拓眼界和培养社会责任感。他同时指出,本届作品的水平较上一届有一定的提高,但在作品的系统性、工程性、完备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本届“星火杯”经过院内初赛、决赛,作品问辩、优秀作品交叉复议、公开答辩四个阶段,25位校内专家和2位校外专家的评审,评出特等奖12件,一等奖41件,二等奖119件,三等奖316件。同时授予机电工程学院“星火杯”,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优胜杯”,技术物理学院、计算机学院、微电子学院、软件学软等四个单位 “优秀组织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赵建教授等三位老师荣膺首次进行评选的“星火园丁奖”,通信工程学院的陆毅等8位同学获得“科技英才奖”,邢泽亮、周严威、马欢三位同学的《教室照明节能智能控制系统》获“绿色科技先锋奖”。
本届“星火杯”大赛组委会主任、校党委副书记龙建成指出,“星火杯”的举办,极大地浓郁了学校的科技创新氛围,进一步引导了学生将发明创造面向社会需求、瞄准国家科技创新热点,对于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增强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希望同学们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增强爱国心和责任感,加强复合型知识的学习,勇于实践,做创新型人才。他要求学校各相关部门要从制度、机制和实验条件上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星火杯”水平,使“星火杯”之花更加鲜艳。
长期指导我校学生参与“星火杯”活动的机电工程学院赵建教授表示,“星火杯”活动多年的发展表明,在“星火杯”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今后一般都会有很好的发展。他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参加“星火杯”的机会,在这个平台上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