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下午6时30分,由校团委、学生会主办的青年先锋论坛第十四讲在南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小剧场举行,人民日报国际部副主任、高级记者丁刚先生以“亲历911与后911时代的中美关系”为主题,分享海外见闻,透析国际风云,就中美关系的发展与广大同学进行了深入交流。500余名在校学生慕名而来聆听了精彩演讲,报告会由校团委副书记朱文凯主持。

本次演讲的主题是“亲历911与后911时代中美关系”,丁刚先生开篇以中美双方政治上的亲密互动交流,与军事上的敌对两个方面揭示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通过在美国多年的观察和采访预测:中美关系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波折以后已经逐渐趋于平稳,并且在将来也将向平稳方向发展。讲座中,通过911前后照片的对比,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深切体现了美国思想领域以及国际战略的改变;通过分析中美关系的变化,深刻体现了中国在国际舞台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通过展现美国对中国态度的改变,深深体现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的重要变化。

在互动环节,丁刚老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中美汇率问题、持有美国国债问题、中俄关系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作了解答,并郑重指出,要积极看待中美两国的关系,要抛除偏见,要用公正客观的眼光看待问题,要仔细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措施,使同学们受益匪浅。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日益强盛是必然之势,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抑制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的发展使“中国威胁论”发生了变化,使美国对华政策出现了“三个基点”,使世界对中国的观念在改变。在美国向全球推进“民主与自由”的目标中、在经贸发展过程中、在反恐战争中,中国将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中国在发展,世界在改变,观念在进步。

丁刚现任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国际部副主任。1982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7年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法学硕士,同年进入人民日报国际部工作。从1990年起,先后任人民日报驻瑞典、比利时(欧盟)和联合国(美国纽约)记者。在多年的工作中,他的足迹遍及欧亚非30多个国家,撰写的大量报道和评论产生了广泛影响。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他是首先进入现场的中国记者之一,参与采写的“9·11”事件的报道荣获2001年中国国际新闻一等奖。近年来,撰写了大量时政评论,为人民网写的“我们怎样表达爱国热情”获2005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也是网络评论首次获得这一奖项。他提出的“脱美国化”的观念深受关注,并引起了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方向的深入讨论。2009年,他撰写的“为什么我不再看《华尔街日报》”被中外媒体广泛引述。著有《二战,在寻访中》、《脱美国化-寻找中国现代化的定位》、《中国方向》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