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首批实践团出征仪式在礼仪广场举行。党委副书记龙建成教授出席了仪式,首批实践团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参加了仪式。


龙建成在动员讲话中表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作为本届“互联网+”大赛重要支撑活动之一,旨在为创业青年提供一次继承延安精神、涵养创业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飨宴。他希望实践团各项目成员充分依托大赛平台,深入对接老区项目,将创新创业与精准扶贫工程相结合,不断促进项目成果落地。

仪式由校团委书记朱文凯主持。仪式上,龙建成为“红色记忆”“青春之歌”“筑梦踏实”三支实践队授旗。
实践团随即奔赴延安,前往实践活动首站梁家河村。在这片土地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道:“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获得。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据介绍,上世纪60年代末,习总书记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中来到梁家河村落户插队。不满21岁的习近平同志担任梁家河大队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广大群众积极创新农业生产条件,修通了道路,还创办了铁业社、磨面房、代销店,成立了缝纫组,创建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和全省第一个沼气村,村容村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习近平的入党介绍人、梁家河村农民党员梁玉明接待了实践团一行,他向前来参观学习的大赛项目团队表示了欢迎,向大家介绍了当年习总书记插队落户时克服困难、自觉接受艰苦生活磨难的事迹。“离开梁家河后,习总书记还多次回信鼓励乡亲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他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对我们影响很深,值得我们敬佩。”梁玉明说。


实践团随后参观了知青旧居,真实感受到了这里艰苦的生活环境——住的是最简单的土窑洞,睡的是大通铺式的土炕,实践团成员们感悟到了一个城市青年到农村插队的思想转变和意志磨练过程,也切实体会到了习总书记插队时在梁家河展现的创新创业精神。

在参观了梁家河的当年的沼气池后,大连理工大学粮仓内部环境远程监测系统项目的周旭说:“当时习总书记在沼气项目上,也受到较多的非议。而最后的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一个成功的项目,是值得的一试,精彩的一搏。我们也应当如此,做一个科技创新的项目,我们的思路不能被禁锢。即使他人无法理解,坚持下去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看到梁家河40多年来的沧桑巨变,我感受到了习总书记当年艰苦朴素的精神,也让我体会到了青年人在创新创业的路上必须脚踏实地、认真工作。”首日实践活动结束后,清华大学的“光伏扶贫”项目团队代表张志强这样对记者说。
据悉,实践团还将观看中国首部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重温红色记忆;寻访枣园革命旧址、宝塔山,砥砺青春意志;走访八一敬老院,领悟老一辈革命家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