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光辉岁月,弘扬长征精神,凝聚西电力量,争创一流大学。10月21日上午,50net永乐高在南校区办公楼602会议室召开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座谈会。会议强调,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鼓舞和号召广大师生凝神聚力,自强不息,克服困难,持续接力,走好新的长征路,不断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党委书记陈治亚出席座谈会并讲话。校长郑晓静院士主持座谈会。党委副书记龙建成,副校长杨银堂,副校长李建东,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蒋舜浩,总会计师刘延平,校长助理高新波等出席。




“学校在解放前培养的是不怕流血牺牲、迎难而上的通信兵战士,我们要深入挖掘其当代价值,传承好西电的红色基因。”“每位西电人都应秉承长征精神,勇于承担加快学校发展的历史使命,以更为饱满的热情和高度负责的态度投入到‘三个一流’建设中,我愿意,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埋头苦干,甘为人梯。”“不忘初心,讲好长征红色故事,讲好西电故事,以长征精神激励学子们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用不惧困难、无坚不摧的精神,激励学子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让长征精神在互联网+的环境之下传递,拉近青年与长征精神的距离。”“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在和平年代里,西电学子要将长征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
座谈会上,老同志代表聂梦麒,教师代表、机电工程学院千博教授,教师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夏永林教授,干部代表、校团委副书记傅超,学生代表、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李子晗等5位代表,畅谈了对长征历史意义和伟大精神的认识和体会,表达了继承革命传统,在新长征的征途上奋勇前行的信心和决心,让人深受鼓舞。





陈治亚在座谈会上讲话。他说,今天我们召开座谈会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缅怀先烈,回顾我校老前辈办学创业的艰辛和为长征胜利作出的贡献,动员全校共产党员和师生充满信心朝着“三个一流”的奋斗目标胜利前进,走好新的长征路,这是一项有着重要意义的活动。
陈治亚深情地说,毛主席曾说过“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胜利谱写了一部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史诗。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等等,都诠释着长征精神的内涵。长征精神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一项无形的文化遗产,更是一座珍贵的资源宝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艰苦创业,拼搏进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陈治亚表示,西电与长征有着不解之缘。“半部电台起家,长征路上办学。”学校师生以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为中央红军提供了有力的通信保障,为长征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征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西电人自强不息、奋发图强,滋润着一代代西电人成长。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就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鼓舞和号召广大师生凝神聚力,自强不息,不断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陈治亚提出,传承发扬长征精神,学校要打造好红色教育载体。他说,红色基因根植于西电精神之中,红色文化蕴含于西电校史之中,要继续深挖学校的红色传统,组织相关背景的题材,传承好西电精神,用文化艺术的形式讲好西电故事,让长征精神融入到全体西电师生理想追求中,让它成为我校深入学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变成生动的爱国主义课堂,使学生树立起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和唤醒学生自觉、激励学生自我发展和快乐成长,以文化人、文化育人,切实提升育人实效。
陈治亚强调,传承发扬长征精神,学校要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他说,开展“两学一做”,要从长征精神中汲取营养。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各种险恶环境都能化险为夷的法宝之一就是“支部建在连上”,坚强的党组织和优秀的党员在长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要把中央从严治党的压力层层传导下去、责任层层衔接下去、任务层层延伸下去,以学习教育为契机,着力解决党员队伍和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全体党员要继承勇于战胜困难的长征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各分党委要以支部建设为重点,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陈治亚指出,传承发扬长征精神,学校要积极创建“三个一流”。他说,“三个一流”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几代人的拼搏努力,这无疑是西电人的一次新的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凝聚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这种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危机不能战胜?西电建设“三个一流”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这四个“回归”。我们要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秉承长征精神和老一辈的革命传统,坚定信念,举全校之力,奋力拼搏,全力以赴投身到“三个一流”创建中去。
郑晓静在主持座谈会时说,西电的发展史与中国革命史、长征史紧密相连,被周恩来称为“史无前例马背上的学校”,被毛泽东赞为“长征路上的灯笼”。西电的发展、成长和壮大,西电精神的形成和丰富,包括西电今天所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曾经革命战火的淬炼,离不开长征精神的滋养。今天我们共忆长征,所指向的不仅仅是这二万五千里的行军之路,还指向在西电建设与发展的各个时期,从未间断、一以贯之的责任担当,以及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
郑晓静表示,我们要持续接力,传承好红色基因。她说,要将西电置于世界发展大势与民族复兴的交汇点去思量,置于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关键期去考量,置于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中去衡量,持续接力“长征精神”,让其历久弥新,感动、教育和鼓舞一代又一代西电人。作为延伸着中国大学中最长的红色根系的西电,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有定力按照四个“回归”的要求,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发扬好。
郑晓静指出,我们要持续接力,担当好责任使命。她说,长征能够在被动环境下绝地逢生,依靠的是信仰的力量和对国家、民族的担当。长征的洗礼,让国家利益之上、国家需求为先深植西电师生灵魂深处,融入整个研究和教学中。希望所有人都能够继续把对国家和民族强烈的认同和热爱,知行合一地转化为实实在在行动,扎扎实实地面向需求和前沿,立足中国大地办大学,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在把握需求特别是国家重大需求中让原创性科研更靠近现实生产力,让人才培养更切合国家急需,提供能推动和引领社会进步的实质性支撑和引领贡献。
郑晓静强调,我们要持续接力,走好新的长征路。她说,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路”,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对于国家而言,就是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民族复兴;对于西电而言,就是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奋力创建电子信息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对于西电的每一个师生而言,就是坚定目标、超越自我、成长成才。希望广大师生能够像当年的红军战士一样,用坚定不移的意志信念、不畏艰难险阻的勇气决心、百折不饶的毅力定力、众志成城的高昂斗志,不忘初心、不断前行,在广大师生共走的新的长征征程中,成就西电明日的辉煌。
党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校工会、教务处、研究生工作部、科研院、人事处、学生工作处、离退休党委、机关党委、校团委、档案馆、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负责人,以及老同志代表、教师代表、研究生代表、本科生代表等4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