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专家JoachimLangbein博士来校做创新创业报告
11月15日晚上,应科技部邀请,由陕西省科技厅对外科学技术交流中心领导等的陪同下,来自德国政府下属的国际合作机构(GIZ)的Joachim Langbein博士在南校区B415教室做 “How to create more innovations/Innovation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system”的学术报告。这是西电青年先锋论坛的第四十期讲座。


讲座中,Joachim Langbein博士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分析,介绍了创新的定义、真正的创新与“所谓”的创新的区别、创新的步骤、创新策略、创新管理、创新体系建设,以及创新如何转变为成功的创业实践,并通过问答、游戏等形式与听众互动。讲座后,Langbein博士回答了听众提出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授课效果。

讲座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左愿远主持。来自教务处、团委、经济与管理学院、赴德留学预备班等部门和学院的近200位师生聆听了讲座。
讲座人介绍:
Joachim Langbein博士1997年于波恩大学获土壤科学硕士学位,2005年于科隆大学获地理学博士。1998年-2010年先后在德国GEOPLAN,Klimmund Partner、CDG、InWEnt担任高级项目管理人员。2011年至今在GIZ担任创新事务高级项目经理、高级研究科学家。Joachim Langbein博士在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企业创新、创新政策与创新系统构建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在相关领域有专著、论文20余篇,其中合著的《Strengthening Innovation System》一书已成为国外著名高校创新相关学科的重要参考教材。2015年曾在GIZ总部为科技部赴德国科技人力资源合作开发高级研修班学员授课。
日本法政大学马建华教授来校交流访问
应ISN国家重点实验室葛建华教授邀请,日本法政大学(Hosei University)马建华教授于2016年11月25日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并在新科技楼1012会议室作了题为“Cybermatics: Cyb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Cyber-enabled Worlds”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ISN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白宝明教授主持。



报告中,马建华教授以首先从网络空间(Cyberspace)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出发,阐述了网络化将会与普通事件、物理特性共存,除此之外,社会和精神世界也会网络化,成为网络世界的一个有机构成体。马建华教授提出了网络学(Cybermatics)的概念,以此来解释网络化空间的新现象,新行为,新特点与新时间。网络学可以看作是网络科学与相关的网络技术,包括五个基础方面:网络物理计算,网络社会计算,网络智能/思维,网络生命/生物和网络安全。网络学可以是现有关于智能事件、物联网、网络物理系统、社交网络、绿色计算、云计算、大数据、混合智能、因特网等研究方向的更为复杂的聚合。
马建华教授渊博的知识和精彩的讲解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所有师生。报告接近尾声时,在场师生积极提问,现场气氛浓烈。最后,本次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报告人简介:
马建华是50net永乐高校友,目前是日本法政大学教。他从事网络与计算研究30余年,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多媒体,社会计算,普适计算,可穿戴技术,IoT,VR/AR,虚拟生活和虚拟智能。他是虚拟世界(CW)研究的先驱,是第一次虚拟世界国际会议的发起人。他领导了多个与虚拟世界相关的项目,包括Cyber-I,该项目在2011年的IEEE Computing Now上作为封面展示。他2004年在世界上首次提出智能世界中的普适智力的概念,,并于2005年在European ID People Magazine发表。马建华教授发表了250余篇学术论文,合作编写了15本书籍,编辑了25个杂志的专刊,在国际会议上发布了25次大会报告,组织了多次国际会议。他是IEEE SMC Technical Committee on Cybermatics for Cyber-enabled Worlds和IEEE CIS Technical Committee on Smart World的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