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net永乐高
工作动态
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创新创业】西电学生团队研发智能手杖获陕微软创新杯三等奖

发布时间:2016-05-11 23:55:09来源: 点击:

提到“手杖”,你会想到什么呢?是老派的英国绅士,是幽默的卓别林大师,还是魔术师或者舞者?不同的“手杖”有着不同的用途,或是作为一种道具,或是作为一种标志。近日,一款由50net永乐高“Never Give Up”团队研发的“智能手杖”亮相2016“微软创新杯”陕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了“世界公民”组三等奖。这款手杖的研发,旨在提升老年人及户外爱好者的出行安全。

参加比赛

以“相熟”的交情搭建团队

岳高宇,性格开朗乐观,爱好户外及竞技;章刚玄,踏实稳重,喜欢跑步;殷伟,活泼外向,爱好唱歌、下象棋;张稳龙,成熟可靠,热爱运动。四个性格迥异的男生,依靠“熟人”岳高宇的牵线搭桥组成“Never Give Up”团队,每个人凭借自己擅长的领域在团队中各司其职。章刚玄负责APP的设计,殷伟负责器件采购和文档整理,张稳龙主攻服务器,而队长岳高宇负责产品的硬件功能及设计实现。

进行手杖研发

岳高宇说:“张稳龙是我们的师兄,说来也巧,本科都是一个学校的,以前有交集,也比较熟。他是计算机学院的,编服务器挺牛的。我们做这个手杖会接触到数据,因为我们还做了一个APP,就必须得有一个服务器的平台。先服务器采集你这个手杖想要传输的数据,然后服务器传给APP或者APP访问服务器,相当于中间有这么一个‘桥’,张稳龙师兄主要就是负责这个部分。”

张稳龙加入团队之后,提出可以通过APP、数据库和嵌入式之间实现数据交换,“所以后来我们就从这个想法来做这个APP了”。负责APP开发的章刚玄表示:“我在APP方面是新手,它的语言是我们之前学过、接触过的,上手比较快。但是也会遇到一些难题吧,比如APP的开发环节或者开发平台,它的那个升级比较快。升级的时候,两者的兼容性就不是很好,可能第一个版本它说这样可以实现,但第二个版本的时候就不行了。”

好的技术还需要好的表达展现出来,殷伟负责的文档整理就要求他对其他三位成员所负责的技术内容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文档需要在作品完成之后才能进行编写,而对于当初只有20多天时间完成作品的研发、设计、组装等工作的团队来说,最后的文档整理可谓是在争分夺秒中完成的。不仅要求对整体产品的所有技术细节了如指掌,还需要有极好的归纳、表达能力,难怪岳高宇评价殷伟“功不可没”。除了负责文档整理,殷伟还管着团队的器件采购。这个活儿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岳高宇说,其实并不容易,“很多次都是他单独出去购买,但是因为器件会有型号问题,他就很耐心的一遍一遍给我们微信发器件照片、打电话来确认。”岳高宇开玩笑地说:“否则买回来的器件无法使用,还会落个吃力不讨好的角色。”

小“手杖”支撑大安全

岳高宇看着手里的手杖,不好意思地笑道:“我们都是理工科男生,做技术还行,对这个外观设计还真心没经验,所以现在看着粗糙了点儿。参赛的时候,评委也说,用户体验差了些。”

手杖

岳高宇所展示的“智能手杖”看起来比普通的登山杖多了一些“配饰”。支杆很明显是由普通的登山杖拆卸而来的,除此之外,这个手杖还配备了暗藏玄机的手把、GPS模块、GSM模块以及一些传感器。

不用说,GPS是用来定位的,而芯片是用来实现信息采集与传输的。这款“智能手杖”的亮点就在手把上了。手把的一端可以看到一个红色按钮,岳高宇介绍道:“这个按钮有好几个功能。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一键报警。这个功能是我们最初做这个手杖的出发点。老人如果遇到危险,他自己还处于有意识状态的话,就可以摁这个按钮,手杖就会发出很大的蜂鸣声,吸引周围人的注意。同时,通过手机APP或者短信设置手杖的绑定手机,就可以实现危险时刻给绑定手机打电话加发送报警信息,这个信息包括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这个功能不仅适用于老年人,对于户外爱好者也同样适用。在夜晚或是状况复杂的地方,迷路的户外者可以通过这个按钮发送所在位置,“通过GPS模块儿实现定位,我们测过,误差不超过20米”。

手把

发生意外时,处于有意识状态的老年人可以自主实现报警,那么无意识状态下的老年人的安全如何保障呢?这个玄机就隐藏在手把中心内嵌的一个传感器里,岳高宇补充道:“这个感应器是和‘倾角模块’相配合发挥作用的。如果只有倾角,那可能手杖立在墙边时自己滑落也会报警了,这就不精准了。所以我们配合光敏传感器来做,更准确一些。”光敏传感器会感应到人的手掌是否接触着手杖,团队也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有着很全面的考虑。首先,老年人发生意外时绝大多数情况是站不稳的,就会与手杖一同倒地。此时,若老人的手还握着手把,同时手杖产生小于30度的倾角,“这种情况的话百分之七八十就是已经处于一个危险状态了”,手杖就会产生自动报警。如果老人只是自己不小心轻微摔倒,只要他能够站立起来,就会自动取消报警。其次,若是老年人倒地时与手杖分离,就必然会有一个手杖脱离、倒地的先后顺序,通过采集、分析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差,就可判定是老人遇到了危险,还是老人把手杖立在椅子边时手杖自动滑落了。

除了一键报警,这个红色按钮还有着类似“闹钟”的作用。通过手机APP可以实现“吃药提醒”的设置,在外上班的子女可以让手杖美妙的音乐提醒家中父母的吃药时间,而老人在听到音乐提醒之后按下这个红色按钮,就表示“我知道了”,“吃药提醒”即可完成。如果你还不习惯使用智能手机,这款手杖的相关功能也可以通过普通手机以指令的形式进行设置。岳高宇介绍说:“我们先设定一个初始密码用于身份验证,通过验证之后你可以输入指令,进行功能设置,这就很简单了。比如我们设定‘1’是定位查询,那假设我们先输入一个六个零的验证密码,然后输入1,这样的话就会有绑定手杖的定位信息以短信形式发送到你的手机上了。”

精益求精,秉承“永不放弃”的精神

“手杖的基本功能差不多都实现了,但是我们还想做的更好点儿,提升一下用户体验。”岳高宇说,因为手杖现在搭载的GPS是一般市面上用来做学生实验用的,所以信号强度和精准度都会差一些,“如果未来能够换成价位高一点儿的、军用的GPS的话,信号就会好很多,这样的话户外者进入深山以后,安全也会比较有保障。”

除了GPS,岳高宇对手杖现有的芯片也不甚满意。这个GSM模块儿可以发短信、打电话,也可以用GPRS,即我们所说的2G网络上网,这样才能实现把数据传到服务器。“但是,它现在存在一个矛盾,就是同一时间只能支持一种模式,比如它处在GPRS数据通讯模式下,这个时候接收到的sms信息(短信息)将被混杂在一堆定位信息中,而且由于缓存通道大小有限,短信内容极有可能丢失。”岳高宇解释道:“我们报警的话会有定位信息嘛,这个定位信息是实时采集的,采集到的信息是每隔30秒就向服务器发一次,这时候芯片就要进入GPRS状态。进入GPRS状态需要先建立TCP连接,加上向服务器传输数据,大概需要5秒时间。如果在这5秒内向硬件设备发送短信指令,该指令将可能无法被设备读取到,也就无法被执行。虽然可能5秒的时间很短,但这5秒也是一个bug,这就是这款芯片存在的问题。”

但这也不是完全不可解决的难题,章刚玄就提出:“后期或许可以通过现在高端一点的手机芯片实现。因为我们现在用的这种单片机,这个主控芯片的执行是顺序的,它同一时间只能处理一个进程。要克服这个,就必须有可以同时完成两个进程的芯片,那种高端一点的手机芯片,可以实现后台操作,这些都可以通过多核之类的来实现。”

岳高宇已经记不清当初是谁提议做手杖的,最初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参赛。匆忙地提交文案、研发产品、准备比赛,岳高宇觉得,能在两千多件参赛作品中取得三等奖的成绩,已经很意外了。既然已经开始做了,他们就想做的更好一些,或许就像他们的团队名一样,Never Give Up。

新闻链接:

2016年“微软创新杯”陕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人社厅、省中小企业局、西咸新区管委会及团省委联合主办,陕西微软创新中心承办。大赛共设置世界公民、游戏和最佳创新3个竞赛项目。评委将根据软件设计、用户体验、商业模式等维度对各个代表队作品进行打分,评选出1等奖各1名、二等奖各2名、三等奖各3名。

2016年“微软创新杯”陕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去年10月启动以来,在全省60余所高校110个院系开展巡演达70场,带动和辐射50000人,报名参赛15000人,收集作品2500余件,无论是参赛人数、规模、收集作品数量均远超往届。

责任编辑:校团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