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蒙桐芳)7月24日,作为2016年青少年科学营50net永乐高分营的首场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宝岩应邀为200余名营员和带队教师作了题为“深空探测与大射电望远镜”的专题报告。



段宝岩从空间望远镜的发展、射电望远镜的优势、FAST望远镜的建设原理、以及FAST望远镜的建设过程四个方面,为同学们展现了深空探测与大射电望远镜的发展历程和广阔前景。
通过引入人们对宇宙的好奇与探索,进而引申到人类利用望远镜对宇宙进行探索,一副完整而详实的空间望远镜发展历程图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段宝岩表示,相对于银河系,地球很小。为了探索宇宙,人类希望利用光学和凸透镜原理来进行探索。从牛顿制造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开始,都是光学望远镜。但由于光学望远镜很容易受大气的影响,因而提出了射电望远镜的想法。射电望远镜刚开始用来观察箱体运动,后来通过不断地探索研究才可进行深空探测。
当谈到FAST望远镜的时候,段宝岩指出,美国的FAST望远镜有三点不足:第一,太过笨重;第二,精度较低;第三,带宽窄。而针对这三个不足,中国科学家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利用六根锁拉动,用电子检测,计算机计算,可以大大降低重量并提高精度。并且将球面改为抛物面,就改进了原来的问题。但同时也是面对了一些挑战,比如参数系数建立精度的求解、参数系数的控制、空间撞击和耦合的问题。中国科学家先后建立了两个模型,经过多次实验,最终确定问题已得到解决。


报告会上,在场师生踊跃提问,针对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未来人工智能是否会控制人类的问题,段宝岩认为人工智能可以自己学习,不一定代替人类,并且人工智能进化也需要人来控制,归根究底是人类制造的。当有老师提及到关于军事信息化建设方面中日的差别时,段宝岩指出,中日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比如预警机,隐形飞机。但是航母我国已取得一定的发展成果,比如辽宁舰。因此,我们需要的是保持头脑清醒的,继续坚持发展尖端科技。他希望同学们要有决心和毅力在科学研究上付出努力,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学会观察思考、发现新现象、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