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net永乐高
工作动态
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外国语学院邀请董毓教授作“英文论证文本的批判性阅读”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4-11-27 11:53:44来源: 点击:

(通讯员:杨海燕)11月21日下午,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创新教育和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董毓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举办了主题为“英文论证文本的批判性阅读”的专题讲座,为大学英语教学开辟了新方向——“用正确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其实早在2015年董老师就指出批判性思维可以与大学英语课程进行很好的融合。语言、思维、文化三位一体,可以有效帮助师生实现诸多教学目标:学懂,理解;学会,应用;学广,跨学科;学活,发展新知,及时更新。

董老师首先提到中国学生普遍缺乏分析、思考和写作能力,随后深入探讨了批判性思维探究实证、开创辩证的内涵。董老师循循善诱,形象地引导我们理解分析问题的三维:“纵向”的脚踏实地的实践经验,“横向”的不同替代观点,还有动态的时间维度。董老师通过批判性思维路线图这一工具,结合一长一短两个论证案例,带领师生展开了深入讨论。短文“中国人应该继续用繁体字来进行日常书面交流吗”一文引发我们对文字、文化传统的深思。长文“要有黑暗”是一篇公认的具有完整写作要素的美文,一篇常被美国SAT当做范文的文章。但在经过批判性阅读两步走之后,即理解分析基础之上进行评估之后,董老师综合判断得出:同意消除光污染定义的那些过度的光的危害,也同意消除现在的光的浪费。但文章因为概念混淆,缺乏证据,言过其实,假设无据,片面强调的论证缺陷,它未能证明,不属于那种光污染的不同程度的光亮,也会产生确定的、不可解决的危害;它更没有成功论证那种自然的黑(极黑)是人必需的。

董老师指出论证本质是作者在和读者进行交流,试图让读者接受作者的观点和判断。但读者不能来什么就信什么。批判性思维路线图像一把游刃有余的解牛刀,对论证文章的六大要素——问题、概念、证据、推理、假设、辩证——进行深度剖析。

讲座结束,师生踊跃提问:如何更好地把批判性思维和写作相结合?中国特色批判性思维有哪些具体特色?批判性思维和诡辩有什么区分?董老师耐心解答并强调我们不是要否定一切,而是要分清阅读的目的,是欣赏美文呢?还是辨别真假?从而决定是否相信作者的观点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他还以曾在华为讲课时所举的一个例子进行更接地气的剖析。2015年,有人发文股市4000点是半山腰,那你要不要买股票呢?我们进行批判性阅读,就是要肯定其中合理的部分,经过多方评估之后,如果发现局限性,也需要及时提出来,不断发展完善我们的认知。

电子信息专业新生马同学受益颇丰,现场给我们写了反馈并表达了对董老师的感激之情,他总结到: 1. 破除了我对“好文章”标准的错误认知;2. 为进行批判性阅读指明了清晰的路径,这一点非常可贵;3.厘清了批判性思维的关键所在:开放性、多样性;4. 也使我感受到了思维方式的欠缺,对于老师指出的文章中的逻辑漏洞,我个人较难达到,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5. 对于我参加英文辩论赛提供了思想武器。讲座还吸引了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参与。

本次讲座提升了外语教师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及与外语课程融合的方式方法。大学英语课程与批判性思维的结合,有助于提高课程的质量,让课堂重新绽放活力。既能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理解深度,又能拓宽学生认知视角,促进分析、评估、交际和应变等高阶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也会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明辨力、开放理性的人,整个社会也会越来越和谐理性。

责任编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