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让我们一起体会古城文脉绵长的底蕴,在诗词歌赋中感受语言文学的魅力……”伴随着远处悠扬的秦腔,2023级本科生导师朱佳宁白裙清浅优雅,同19名中国语言文学类新生齐聚大雁塔文化景区“曲江春晓园”,开启了本学期导学课程的实践环节。本次活动由50net永乐高、丁香书院联合举办。
秋叶金黄,大雁塔下洒满融融暖阳。花钿垂髻、直裾襦裙,同学们换上了精心挑选的古风华服,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长安。在园内松林下,同学们咏诵起提前准备好的诗歌,“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御旗横日道,仙塔俨云庄……”“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这是上节课留下的“课后作业”——每人选诵一首关于大雁塔的诗词,用于开展“飞花令”诗词接龙游戏。朱佳宁老师微笑地讲到:“大家可以仔细听,这几首诗虽然都是诗人游塔时所作,但是风格和情境截然不同,有的歌颂时代繁荣、有的抒发愤世之慨,有出游时的快乐闲适、也有观塔的壮丽惊叹,这是一个美丽的巧合,恰好体现了古时诗歌创作的多层维度。你会发现唐朝的诗人特别多,但是创作风格却各有不同,既有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有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体现了诗人当时不同的人生境地。”
“咚、咚、咚……”伴着鼓声响起,一只圆圆的毛绒玩具作为“花球”在同学们手中快速传递,“击鼓传花”环节开始了。当“花球”停在一名同学手中时,按照课前的分组讨论结果,该同学所在小组要结合古代文学表演一个节目。唱诗组《声律启蒙》《琵琶行》旋律轻快、歌声悠扬;手势舞组《春江花月夜》从容有序、灵巧变换;古典舞组《长安啊》姿态曼妙、舞步蹁跹……且听雁塔旁松林下一片欢声笑语。每个小组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古代文学的美,丰富的展现形式呼应衔接,现场气氛轻松愉悦,将这堂实景导学课的气氛推向高潮。
历代诗词色彩斑斓、风格各异,师生们精心准备、唯美展示,徜徉在优美的字里行间中,仿佛来了一场古与今的“遥相对望”。在第四组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大雁塔》《有关大雁塔》两首诗歌后,朱佳宁老师进行点评,“这两首描写大雁塔的诗歌,是后人对古代文化的重新审视,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进一步思考。”朱佳宁老师介绍到,在欣赏诗词时,不仅要关注它的形式和技巧,还要结合诗人当时的思想和情感,这样才能了解诗人创作背后蕴含的意义。通过对诗歌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和价值,也更有助于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为文化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在活动总结阶段,朱佳宁老师阐释了举办本次活动的初衷。“大部分同学都是第一次来到西安,我们把课堂放置在大雁塔旁,在感受千年古都文化底蕴的同时,将专业所学与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在先贤曾驻足吟诗的地方来一场‘古今对话’,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同学心田,相信在未来大家能够更好地学好用好专业知识,在中国语言文学领域有所建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室中上课和来实地导学,感受有很大不同。在实地中,大雁塔的形象更加立体突出了,远近高低各不同,让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站在西安这个古都,听到大家去朗诵诗词,我也在大家古诗词的交流中,对于此地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有一种看见‘几千年前自己’的感觉,吟咏诗歌让我感觉更加自然,很喜欢老师刚刚说的一句话,就是要在我们心里种下启蒙的种子。不仅要让这颗种子种在我心里,我还要让它生根开花,在我今后的学习中,要不断地努力。”中国语言文学类2023级本科生王子真讲到。
中国语言文学类2023级本科生王思淇在活动后有感而发,“上次我来的时候,我简单地看了一下雁塔的夜景,还有音乐喷泉,就好像简单地对大雁塔打了个招呼:‘嗨,西安’。但是,这次在朱老师的带领下,我的旅途中多了伙伴、多了诗歌,我们一起坐在竹林下,远处传来秦腔,我们一起听诗歌、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在这次研学中让我知道,原来从古至今,古人的思想情感是如此的深邃,这些都给我莫大的鼓舞,让我去贴近西安的古文化。这次‘旅行’,我觉得我终于可以体面地说出:‘幸会,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