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小雨)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子了解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近日,50net永乐高海棠2号书院“红星闪闪亮棠棠”团队赴贵州遵义、安顺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以“’遵义会议精神‘的当代体现”为主题,探访革命圣地,挖掘先锋故事,对话优秀校友,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在实践中感悟青春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重温峥嵘岁月
推开历史之门,回顾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实践队成员先后来到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等革命圣地,缅怀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同学们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回顾红军长征的英雄壮举和光辉历程,感受革命先烈淬火成钢、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来到娄山关战斗遗址,看千峰万仞、峡谷深幽,追寻“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的烽火记忆,在纪念碑下,同学们深情齐颂毛泽东同志的《忆秦娥·娄山关》,致敬革命先烈,承续奋斗之志。
在革命圣地,实践队成员展开了别开生面的微党课,深刻感悟革命先烈用理想信念和鲜血意志书写奇迹的红色精神,体会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感受到作为新时代的西电青年党员,不但需要传承西电的红色优良基因,心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更要坚定信念,在生活中践行遵义会议精神,独立自主、勇开新路。


领略河山壮阔,增长见识本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在安顺黄果树旅游区,实践队同学充分领略到祖国山河景色之壮美,也在亲身体验、观察、交流和学习中了解到美景背后旅游区为生态环境治理作出的努力,进一步加深了对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认识。
借此机会,实践队面向景区游客开展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讲”和采访活动,以实际行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通俗化、大众化、轻巧化传播。同时,同学们参与了一系列的研学活动,欣赏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品、聆听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传说,进一步了解了贵州地区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拓宽眼界、增长见识,在实践中成长和进步。

追寻党员足迹,感受先锋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实践队成员有幸采访到了“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同志及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秦和宝同志,聆听老党员奋斗故事,汲取先锋力量。一把铁锤背在肩头,凿出近万米“生命渠”,黄大发同志用三十六年的坚守,实现了对群众“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铮铮誓言,开辟了通向山里的“致富路”;从上海到贵州,扎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秦和宝同志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一日,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手叠万折“红船”祝愿国泰民安。


聆听教诲、饮水思源,追随老共产党员的足迹和记忆,实践队成员深切感受到老党员躬身奋战所诠释的初心和使命,体会到老党员们“苦干实干加油干”,坚持走群众路线、百折不挠为百姓做实事的赤诚和毅力,在先锋模范的鼓励引导下,进一步坚定了发扬奋斗精神、担当时代使命的决心。
对话优秀校友,高扬理想风帆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遵义的走访实践中,实践队成员采访到了两位投身乡村建设的西电校友:大梨村驻村干部郭翱翀和曾任苟坝村的驻村干部的廖怡超,了解到毕业校友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基层发展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的事迹,感受到他们以行动践行校训以及矢志报国的精神。从校园课堂到乡村热土,从理论学习到躬行实践,在校友们身上,同学们看到了新时代青年党员独立自主、敢闯敢拼的创新精神和无惧困难、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同学们坚定决心,以优秀校友为榜样,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

实践出真知,历练长才干。本次实践通过实地走访、深入学习、调研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贵州发展缩影,深刻感悟到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切实增强了青年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