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丁睿) 4月23日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西电资助育人·悦读会第四期如期开展。本期悦读会选取当代作家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作为共读书籍,引导同学们通过阅读红色经典,感受革命战争年代孕育出的那份沁骨入髓、荡魂摄魄的英雄情怀,以及那股历久弥新、喷薄而出的青春力量。悦读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启书籍共读,借鉴《朗读者》模式,由五名学生代表朗读书中最打动他们内心的章节,然后结合个人成长经历,依次品读分享感受。通过“西电学生奖助”微信公众平台面向全体本科生云分享阅读心得,同时特别推出由西电资助大使演唱的主题曲《青春》。

西电资助育人·悦读会第一期选取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家河》,第二期选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平凡的世界》,第三期选取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活着》。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时刻,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迎接第26个“世界读书日”,资助中心特别选取小说《青春之歌》,与正值青春的同学们共同探讨青春。
“要找个人的出路,先找民族的出路。”这是《青春之歌》中,卢嘉川、许宁与青年同伴们对出路问题的思索和回答。20世纪30年代初,除夕之夜的北平,外面寒风逼人,10余位青年聚在一处热烈交谈,燃起情感与思想上的温暖篝火。他们思念沦陷的东北故乡,痛陈腐败的当局统治,愤恨日寇的侵略,欢呼红军反围剿的胜利,民族的生死存亡与个人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席间旁听的人中就有小说主人公林道静。
《青春之歌》是杨沫带有“自叙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同时也是塑造革命洪流中知识分子形象的文学经典作品。该书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的政治风云事变为背景,将感人的爱情置于革命斗争的宏大背景之下,讲述了新时代女青年林道静成长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心路历程。该书及时的适应了革命年代广大青年人从“普通走向伟大,从平凡走向崇高”的精神需求,与《小城春秋》“一北一南,交相辉映”。

悦读会活动中,资助大使和阅读爱好者热烈的分享自己在书中印象最为深刻的片段,并和大家交流阅读感受。丁香二号书院滕智琳同学讲到:“处于这个时代,我们何其有幸,却又重任在肩。我们需要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需要悲悯,更需要坚定,需要情理,更需要大义。”
海棠七号书院丁睿同学谈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之歌,今天的青春之歌需要我们新世纪的青年来书写谱就。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百年风雨兼程,百年风华正茂。站在时代的交汇点上,我们宝贵的青春不应该碌碌无为,而是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要向着壮丽的未来而进步。”
本次悦读会在平台云分享播出后,也引起了西电学子广泛的共鸣和思考。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宋萌同学阅读完《青春之歌》后,谈到:“青春洋溢着激情,蕴含着力量,当美好的青春置于黑暗阴沉的背景下时,年轻的声音唱响的是一曲铿锵嘹亮的青春之歌,冲破黎明前可怕的黑暗,怀着坚强不屈的灵魂迎接初升的太阳。”
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刘乐晨同学也谈到:“我们青年一代无法像林道静那样去从事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但我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重任。青春好似一首歌,有节奏、高潮、尾声。我们要做的就是奏响每一个音符,让青春之歌响彻命运的每一章。”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蜕变也是无数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献身的共产党员的真实写照,通过林道静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窥见革命年代青年知识分子于苦难中洗礼、在磨难里蜕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的,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正如李大钊在《青春》一文中写道,青春如歌似诗,最有激情,也最具创造力。无数革命先辈孳孳汲汲探索出的道路,需要我们新时代的青年薪火相传、赓续前行。“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立足于时代的交汇点,愿新时代的青年能够牢牢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带领中华民族前行的巨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航路上劈波斩浪,奋楫笃行。
资助育人·悦读会是西电学生资助管理中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增强学习本领”的具体举措之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拓展的一次有益尝试。本期读书活动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师生共读一本书,畅谈青年人与时代、民族的关系,引领青年学生积极投入时代洪流,用有限青春燃烧无限能量,站在“两个一百年”的时代交汇点上扬帆信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