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net永乐高
工作动态
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进校园活动,50net永乐高专场演出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0-10-06 21:45:19来源: 点击:

迎国庆,庆中秋,2020年10月1日上午10点,由陕西省教育厅、文化厅和艺术研究院主办,长安何家营鼓乐传习所、周至南集贤东村鼓乐社、西京学院西京鼓乐研究所联袂协办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西安鼓乐进校园活动,在50net永乐高海棠八号书院美育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圆满举行。时值国庆中秋双节来临之际,让西电师生既了解了西安鼓乐,又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50net永乐高演出现场

正当参演人员进行准备时,我校校党委书记查显友前来视察书院庆双节活动工作并亲切慰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此次演出担任主持的,是来自西京学院西京鼓乐社的严文静、路川同学,他们为大家介绍了西安鼓乐的历史、流派、乐谱、乐器等相关内容。担任演出的是长安区何家营鼓乐社、周至南集贤东村鼓乐社的艺术家们和西京鼓乐社的同学们。

首先主持人讲述了神秘而富有传奇色彩的,用西安鼓乐“破译敦煌乐谱”的故事,掀开西安鼓乐神秘的面纱。

演出在肃穆庄重的⾏乐《番调》中拉开序幕。西安鼓乐的演奏形式分为行乐和坐乐两种,行乐是在行进中演奏的室外仪仗音乐,是古代皇家宫廷出游时的大型仪仗音乐。

演出现场,主持人用陕西方言教授现场同学认识和诵读西安鼓乐俗字谱,现场同学对西安鼓乐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同学们也积极学习,纷纷参与到互动当中。

随后,何家营鼓乐社的艺术家与西京鼓乐社的同学们⼀同韵曲《园林好》。在西安鼓乐的历史传承中,必须由师傅“口传心授”,要想演奏一首乐曲,必须先跟随师傅学会吟唱曲谱,而后才能进行演奏,称之为“韵曲”。 

严文静向在场的同学们普及了西安鼓乐的乐器,旋律型乐器中有一件十分有趣的乐器,就是双云锣。音色清新明快,随后由何家营鼓乐社的老师们演奏了乐曲双云锣尺调《引令》和节奏欢快的《霸王鞭》,七十年代曾经有学者称曲牌《霸王鞭》可以和聂耳的《金蛇狂舞》相媲美。将演出推向了高潮。

 

接下来由周至南集贤东村鼓乐社登场,他们在开场分别演奏了《唢呐皮》和《将军令》,《将军令》是当年平定安史之乱,回朝后,皇帝大摆筵席,命宫廷乐师演奏的,欢快的节奏让学子们沉浸在时空交错的空间里,近距离接触感受大唐气息。

紧接着,周至南集贤东村社长顾景昭先生演奏了专门为斗乐而自创的《斗鹌鹑》,和展现新时代村民忆苦思甜,向往美好生活的喜悦的心情的《庆丰收》。

最后一曲作品《圣寿乐》,由何家营鼓乐社与周至南集贤东村鼓乐社联袂合奏。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加上每个乐社的曲调、演奏风格和表演方式迥然不同,因此两家乐社合奏是比较难得的机会。

演出结束后,50net永乐高的师生们与鼓乐社的艺术家们深入交流,在传承人的指导下近距离接触鼓乐,感受西安鼓乐的魅力,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50net永乐高八号书院美育中心的工作人员还为参加演出的艺术家和同学们送去了节日的问候

国庆中秋双节至,情满中秋,礼赞国庆,大家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传承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文化兴则民族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我们应肩负起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让其千年延续不断不绝。

责任编辑:海棠8号书院

关闭